《孟茜碧潭》中有壹句話:“滄海翻臺影入窗,說起來荒誕不經,卻是常識。”意思是事物和景物通過壹個小縫隙(針孔)壹定會反射。海出現在天空中,寶塔頂部朝下是很正常的。
我們古人壹直在研究針孔成像的原理,也就是相機的原理。當世界發明了照相機,它很快就能掌握和使用它。1903年,於遜陵在清宮拍了慈禧的照片,當然也拍了皇帝和其他皇太後親屬的照片。雖然有些照片已經過了100年,但仍然在收藏品市場上廣為流傳。當然是“老照片”的翻拍,這是清朝最重要的親人的照片。但是,外國人壹到達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等港口城市,開設照相館、照相館,攝影術就在法國出版《達蓋爾攝影術》的第二年傳入中國——1840年,攝影術以傳教、經商、醫療、軍事侵略等多種方式傳入中國。1844年,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應在澳門與法國談判時,將自己的肖像照片贈送給英、美、意、葡四國官員,以示禮遇。
攝影傳入中國,最早是在香港和廣東,後來是上海、寧波、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香港的賴阿芳,廣東的鄒百奇,上海的羅文佑,杭州的“二沃軒”等。值得壹提的是鄒百奇(1819~1869)自己做的。賴阿芳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香港開照相館,當時他是香港壹流的攝影師。重要的是鄒百奇在1844做了中國第壹臺相機,並用於攝影。
在我們最早了解到使用相機的人和事之後,就為我們收藏古董相機指明了方向。濕板相機和幹板相機——中國早期使用的相機應該分布在香港、澳門、廣州、上海、寧波、杭州、北京、天津,當時數量很少。比如杭州高的相機收藏,前兩批就是從這些地方得來的(見《高圖書館百件珍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