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中國自行車發展史

中國自行車發展史

同治七年(1868)十月,上海首次從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供人上車踮著腳離去的娛樂交通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把人力車從日本帶到上海。這種人力車被稱為“東方人力車”,因其黃色而成為壹種交通工具。隨後,上海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理、租賃和買賣。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黃包車夫,尤其是老舍先生寫的《駱駝祥子》,把黃包車夫刻畫得栩栩如生。

清光緒十壹年(1885)後,法國怡和、禪臣、利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部件列為“五金雜貨”,進口上海。到19年底,他們在上海有了廣闊的市場。光緒二十三年,原本擺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學生,選擇了南京路604號(今南京東路),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出售人力車、馬車和自行車零配件,以供出售和修理。

到光緒年間,自行車逐漸進入中國市場。這個時候中國還沒有自己的自行車廠。

民國4年(1915),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店。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郵電的發展,自行車成為郵遞員的交通工具,對自行車的需求激增。在市區新開了壹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現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絡。

17年,同昌、大興(兩家公司)、德利、泰昌、潤達成為上海六大車商。壹批由華人創辦的自行車零配件生產企業和商業作坊也逐漸建立起來。比如王發興廠生產前叉和泥板;大興汽車用品商店進口鋼管接頭。1930左右,中國商人聘請日本技術人員生產自行車車架(自行車主要零件),組裝了“紅馬”和“白馬”兩個品牌最早的國產自行車。從此,我們有了自己的自行車。雖然很多零部件需要進口,但這為中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5438+2009年6月,以經營橡膠輪胎及材料為主的汽車經銷商成立了上海橡膠五金汽車材料行業協會。

在21、17等大型汽車經銷商(135名員工)中,德利汽車經銷商成立了上海自行車經銷商協會。包括以修理和出租零售為主的中小型汽車經銷商王興業在內的240多戶人家於次年4月組成了上海自行車修理和出租協會。他們都加入了城市商會。

26年;自行車廠商協會從17個增加到30多個,稱為“大同行”;自行車修理租賃行業協會從240多戶發展到400多戶,被稱為“小同行”。前者以賣為主,後者以租補為主。整個自行車市場被“大同行”中的幾個大車商所控制。三輪自行車在抗日戰爭時期很流行。三輪車車身類似人力車,配件類似自行車。輪胎、輪輞、飛輪、鏈條、齒板、車把、車把和踏板可以通用。壹些零部件工廠、車間和汽車經銷商將三輪車投入組裝和運營。20世紀40年代初,上海有26000多輛三輪車。龍源、順昌、順豐等壹批新的汽車經銷商應運而生。

民國31、12年,上海三輪車出租商業聯合會成立,團體會員(車商)29個,出租三輪車9700多輛。個人會員6000多人,三輪車16300多輛。

1935年2月,上海自行車制造商協會更名為上海自行車商業協會,會員110。民國以後,中國並沒有真正擁有自己的自行車制造業,所謂的車商大多只能制造和銷售自行車零配件。

建國後擁有“永遠”、“飛鴿”等自有品牌。這些品牌擁有66年的歷史,引領了幾代中國人的自行車消費時尚,創造和演繹了中國自行車工業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 上一篇:東京迪士尼筆記
  • 下一篇:烏裏·希克的人物生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