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大千
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裏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裏(現市中區公園灣半坡井“芭蕉井”)的壹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他與二哥張善孖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其畫風猶如於右任、李誌敏的草書飄逸出塵、意蘊無窮。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
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壹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壹把大胡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1983年4月2日逝世。
2、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裏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於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代表畫作有《漓江勝景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3、陸儼少
陸儼少(1909年-1993年),現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縣南翔鎮人。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並結識吳湖帆,遍遊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
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雲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雲勾水,煙波浩渺,雲蒸霧靄,變化無窮,並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壹格。
4、石魯
石魯(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原名馮亞珩,四川省仁壽縣人,當代中國畫家。1959年創作《轉戰陜北》,名聲日隆。後與趙望雲創立長安畫派。擅長人物、山水、花鳥。早期畫風偏於寫實,用筆堅實謹嚴,多畫革命題材。
後期畫風奇崛勁健,常以華山、荷花為題,筆力縱恣雄豪。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陜西省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委等職。著有《石魯學畫錄》、電影劇本《暴風中的雄鷹》等。
5、吳湖帆
吳湖帆,江蘇蘇州人,為吳大澄嗣孫(1894年農歷七月初二—1968年8月11日)。初名翼燕,字遹駿,後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別署醜簃,號倩庵,書畫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為“三吳壹馮”。建國後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畫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館館員、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
收藏宏富,善鑒別、填詞。山水從“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沖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靈秀、縝麗清逸的復合畫風獨樹壹幟,尤以熔水墨烘染與青綠設色於壹爐並多煙雲者最具代表性。並工寫竹、蘭、荷花。二十世紀中國畫壇壹位重要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其實已遠超出他作為壹名山水畫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