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為什麽史前生物這麽大知乎

為什麽史前生物這麽大知乎

遠古的生物(壹般叫做史前生物)不壹定都是巨大無比的。

遠古的生物型態包括了海洋中類似細菌的細胞生物,到藻類與原生生物,以及較為復雜的真核多細胞生物,如真菌、植物、軟體動物、昆蟲與脊椎動物等。這些生物的形態就是很小的。

有少數的史前生物至今依然存在於地球上,例如腔棘魚壹類被稱作活化石的生物。史前生物(遠古生物)是指許多生活於地球上的生物體,年代範圍大約是從38億年前到大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開始保留文字紀錄以前。

另外如鯊魚,也是經過數億年而沒有太大改變的生物。不過大多數曾經出現的生物,有99%已經滅絕,只留下遺骸、腳印或其他化石。

侏羅紀時,恐龍主宰大地。在超過5500萬年的時間內,它們發展成為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龍,小的像雞那麽大,大的像座高樓。

同時,地球上單壹的大陸分解為兩個大陸,植物和氣候變得更加多樣。但地球上仍然很溫暖,而且沒有草或開花植物。鳥臀類恥骨指向後方。鳥臀類恐龍包括了從小型的棱齒龍類到大家熟悉的大型植食性恐龍,例如劍龍。

史前生物巨大的原因

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能存在壹些巨大的動物,是因為在數億年前,地球的環境和氣候比現在要好,適宜動物向大型化方向進化。如,在距今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到距今1.3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球氣候溫暖潮濕,四季不分明,平均氣溫超過20℃(現在地球的平均氣溫在15℃左右),降水量比現在多得多。那時,陸地上沒有沙漠,大陸和各島嶼均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大型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高達數十米,在為各種動物提供了豐富食物的同時,也使地球大氣層中氧氣含量達到約25%左右(現在只有21%)。含氧量高的大氣、溫暖的氣候、充足的食物,使地球上各類生物都不約而同地向大型化發展。不但有數十米高的植物,也有長達1米的昆蟲,還有身長數十米、重量超過100噸的恐龍。

進入白堊紀後,地球氣候發生巨變,大氣環流的改變使降水量減少,茂密的森林消失,草原取代了森林,陸地大面積沙化,平均氣溫下降,大氣含氧量也下降。壹系列的變化,使大型生物種類和數量銳減。發生在白堊紀末期,距今6500萬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給了大型生物最後也是致命的壹擊,幾乎所有的大型生物因此滅絕。

此後至今,地球氣候再也沒能恢復到億年前的水平,大型生物也沒能再進化出現。

擴展資料:

化石是古代生命的遺體或遺跡,它能告訴我們古代的生物是什麽樣子的,它們什麽時候、在哪兒生活;從化石的分布和保存它們的巖石裏,我們有時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化石可以揭示壹個動物或整個壹類動物是如何被殺死的、古時候的環境、大的絕滅事件是何時發生的,有時甚至可以推測出是怎樣發生的。

只有少數死亡生物能夠有幸成為化石。壹塊骨頭或身體的其他部分或遺跡——例如腳印——要想被保存下來,就必須被沈積物迅速覆蓋。暴露在空氣中它們只能化為塵土。

通常是水體底部的淤泥或沙,有時也有風吹起的沙,覆蓋了動物的骨架,骨頭的空隙填充了礦物質。在化石內部和上面的礦物質變硬成為巖石。幾百萬年以後,地殼變遷,氣候變化,風雨將長期埋藏於地下的化石暴露在我們面前。

  • 上一篇:2016妳遇到過什麽讓妳覺得特別溫暖的事?
  • 下一篇:於惠的晚會作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