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好,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
從最近幾年開始,很多小區逐漸從純高層、純洋房、純小高層轉變成包含洋房、小高層、高層的“混合小區”,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全部蓋成高層不是能賺更多嗎?說到這點,就不得不提到居住舒適度了,雖然說全部蓋成高層的確可以提高利潤,但與此同時卻會提高容積率。
那麽什麽才是容積率呢?說白了,其實就是單位土地的密度,也就是說容積率越大,就表示小區密度越大,居住舒適度就越小,而如果容積率越小,也就表示居住越舒適。
隨著購房者對居住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純高層小區越來越少。其實妳觀察壹下就能發現,現如今這種洋房、小高層、高層結合在壹起的小區的房價都是很高的,而那種純高層小區的房價反而會便宜些很多,而且隨著購房者對居住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這種“混合小區”反而更容易受到購房者的喜愛。
而且妳要知道不同住宅的價格也是不壹樣,就以同區域的高層住宅和洋房住宅為例,如果高層住宅的房價為每平20000元,那麽洋房的房價至少多出25%,也就是25000元左右,再加上洋房小區的物業費也高於純高層小區,所以很顯然,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純高層小區自然就越來越少了。
而且從另壹個方面來說,大部分開發商為了在同壹個城市能有更加長遠的發展,往往都會重點打造出所謂的“標誌性小區”,而這其中大多以洋房小區或者是小高層小區為主,很少以純高層小區為主。說白了,就是因為高層小區是剛需型住房,主要是為了大部分人的住房需求,並不是為了居住體驗。
而洋房小區和小高層小區就不壹樣了,不論是樓間距還是小區環境都強於純高層小區,所以很多人也將洋房和小高層稱為改善型住房,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結合高層、小高層、洋房的混合型小區會越來越受到歡迎,甚至稱為“主力軍”。
總的來說,每壹種住宅類型或者是小區布置方式都是跟隨著市場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就拿純高層住宅小區來說,在此前很長壹段時間,解決住房是很多人最急切的需求,可是隨著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註重居住體驗,改善型住宅應運而生,可是很多人有買不起洋房或者是小高層,而這種混合型小區就很適合了。
雖然說開發商造房子的確以利潤為出發點,可是有的時候利潤並不是唯壹,就拿打造“標誌性小區”為例,有時候有壹些招牌遠比利潤更重要。
歡迎關註@巧談大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