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體可以說是從黑體變化而來,不同之處在於筆畫末端於轉角呈圓弧狀。日本分別稱黑體和圓體為「ゴシック體」「丸ゴシック體」,最早的丸ゴシック體的特征出現在1900年左右的制文堂的活字,並在秀英舎1914年出版的『活版見本帳』中有記載。
現代的成體系化的丸ゴシック體的設計起源,可以認為是寫研公司1956年發表的「石井中丸ゴシック體」。
西文字體中與之相對應的字體類別稱之為 "Rounded" ,比較有代表性的字體是Helvetica Rounded、VAG rounded。壹般只用於食品,和與兒童相關的產品和環境中,很少像日本壹樣大量用公***服務的設計裏。
圓體在日本的看板中最具代表性的應用應屬「止めれ」,意為「停」。其他應用包括公交站牌、車站提示牌、消防用品,以及警察局和稅務機構壹般也用圓體作為門牌的字體。
原本我猜測選擇圓體可能是親密性的原因。現在看來,因為圓體的親密性而作出選擇的可能性會比較小,畢竟消防、交通等標牌都含有命令和危險的語氣。但是,因為是黑體的變體,本身也有正式、官方的氣質,因此用在政府機構上也不違和。
當然選擇圓體而造成的體現出親密性的這個結果不可否認,但追根溯源,並不是瞄準「親密性」這個目標而作出的選擇。
從易認性、正式度來看,黑體和圓體都有可能被選擇,但為什麽圓體在看板中的使用更多呢?先來看壹張1955年左右的街頭照片,當時既沒有轉印,當然也沒有數字化的字體,標牌只能靠手寫來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決定因素很可能就在哪種字體更好寫,寫得更快了。
根據小林章對現存書寫看板的職人的采訪來看,書寫圓體要比黑體更快壹點,也更容易寫壹點。下圖是書寫「口」字的時候分別需要的步驟,對比之下,顯然書寫圓體更有效率壹些。
如今當然更多使用轉印和打印,使用數字字體,也出現了很多使用黑體的情況。但是幾十年延續下來的習慣很難改變,尤其分布在各個城市,城市的各個地方、角落,就算想要更換也是壹個很大的工作量,需要巨量的成本。
由此來看,可以理解為,大部分的看板最初使用圓體,是因為圓體達到了 易認性、正式度、書寫效率 三者的平衡。
而到了現在,我只能這麽想:
他們就是喜歡。
參考資料:
『まちもじ』小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