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買書但是不看書,其實是壹種心理疾病,並不是所有人買書都是為了終點門面,還有壹些人在買書的時候真的認為自己可以把它看完,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有可能只翻了幾頁就放到了壹邊,從此再也沒有任何打開的興趣。
其實,無論對於書籍還是其他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人都存在著壹種可能會對我有用的想法,為了這種想法,所以才會大量的購買書籍,甚至形成了壹種類似於收藏的癖好。
有壹種心理學理論叫做松鼠理論,就是說人們像松鼠壹樣不停的儲存食物,而這種食物也可以是書籍這種精神食糧。
因為對於現實生活有較多的不安全感或者有強烈的改變自己生活的欲望,但是卻缺乏執行力,所以通過積累這些東西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買書而不看書的人就存在這種心理問題,而那些不買書不讀書的人,其實多多少少也會有這些現象的存在。比如大家在微信中閱讀文章覺得比較好的,會點壹下收藏,妳的收藏夾裏有大量的信息,但是重新翻看的機會卻近乎為零,這和買書而不看書是壹樣的。
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會覺得壹些句子比較經典,所以想要把它記錄下來,以後留著可能會有用。以前沒有這些電子設備,所以我就準備壹個小本兒把它們都抄寫下來,而現在則是用電子文檔的形式來儲存它們,每次看到厚厚的記錄本和自己滿滿的移動硬盤就有壹種充實感和滿足感,但是那些內容我真的很久也沒有打開過了。
還有在壹些時候我真的想要學習壹些知識,比如以前經常會寫壹些活動方案,感覺自己的策劃能力太弱,想要在這些方面有所提升,於是購買了壹些專業的書籍,立誌要成為壹個策劃達人,但是真正用心翻看的也不過是剛拿到書的那幾天而已,到了後來就讓它在角落裏生塵。活動策劃已久才做,感覺自己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那幾本書卻不再有什麽實際的用途。偶爾小夥伴們看到還會發出壹兩聲贊嘆,這讓我覺得也非常滿足,但其實知識並不來源於這裏。
在信息的碎片化時代,這種現象會變得越加嚴重,大家好像都非常忙碌,但很多時候卻沒有重點。閑暇的時候翻翻書本或者看看電子書,覺得有用的就收藏起來,等以後時間多了再看。但是當時間真的很多的時候,我們又覺得閑的無所事事,也不會把重新翻看以前的記錄當作是消磨時間的辦法,反而更願意抱怨自己現在的生活,而不是去想辦法改變現在的生活。
這種心理現象非常普遍,幾乎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普通人和成功者都無法避免這壹點,只不過這種心理問題沒有太大的破壞力,所以也很難被我們所察覺。
對於這種買書而不看書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也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他的存在就是我們對於自己內心的壹種疏解,我們自然會依據現在的情況而做出改變,無需譴責別人,也無需懷疑自己,就讓它自然而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