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中,武器與戰爭的進程壹向息息相關。它壹度影響到了戰爭的走向、國家興亡,乃至壹個時代的格局。當人們還在揮舞著粗制濫造的木制、石制武器時,若敵方已經開始使用青銅,及鐵器,那無疑是壹場屠殺,百姓壹旦擁有武器,便意味著他們具備了危險性,即便是壹個乳臭未幹的小孩持刀,亦可輕易殺死精壯男子。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兵器影響歷史深遠,又極具危險性,但在古代卻並不犯法,手持“違禁武器上街者比比皆是。但是,若誰家私藏鎧甲,卻犯了大忌,甚至還會被以謀逆罪論處。這是咋回事?為啥用來殺人的,卻沒人管,而保命的卻成了要命的?
其實,這並不是古代掌權者犯傻,相反,這是朝廷管控的壹種重要方式。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歷史中,華夏文明雖然壹直以農耕文明自立,但尚武之魂卻壹直在華夏後裔的血脈中流淌。
由於古人時常需要防禦野獸,抵禦敵人,甚至是參與戰爭,家中有幾把刀劍是非常正常的。因此我們在書中時常能夠看到,有些人當街販賣、購買寶劍,而不少人更是將寶劍配於腰上,俠士風範十足。即便它仍具備殺傷性,但在朝廷眼中卻還是處於可控範圍。
不過,盔甲與兵器卻完全不同!在古代,由於古人冶煉技術落後,加之工藝繁雜,打造壹副鎧甲,壹般至少需要三四十名工匠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鍛造打磨。
因此其用途往往也只運用於軍隊及戰爭之中,受到朝廷嚴格管控,唯有廷武庫才可儲備。而在歷朝歷代中,更壹向都有嚴令:嚴禁官民私造、販賣鎧甲,壹旦發現,結局只有兩種,壹為處斬,二為滅族。
盔甲有多厲害?以經過現代復原的戰國紮甲為例,如用武器劈砍,刀劍很能擊穿紮甲,即便是敵人遠遠拋射而來的箭矢,也會被鎧甲彈開,若穿此甲,則以壹抵五完全不是問題。
南宋時期,西夏王朝精銳之師所穿之甲,幾乎無懼50步外強弩射擊,刀劍已經很難傷到著甲士兵。此後,鎧甲越來越精良,如努爾哈赤,正是靠著13副鎧甲舉兵。而這也就不難看出官府為何嚴格限制鎧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