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楚漢時期的悲情梟雄,他在長達4年的楚漢爭霸中最終成為失敗者,令人唏噓。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所以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為自己的領地。
他最初跟著叔父項梁相依為命。因項梁犯命案,項羽和他壹起在吳中避難,隱居在項裏村壹帶,並在當地村民的庇護下,暗中積聚力量,招兵買馬。很快他們便招募了80000名江東子弟在項裏村附近練兵,項羽鑄造了12面金鑼,用來對士兵進行操練。在起兵前,項羽為報答項裏村人,命士兵連夜在山上埋下了這12面金鑼。這12面金銅鑼精工細作,別具壹格,分別用80%的黃金和20%的黃銅合鑄,鑼大如輪,聲宏音清,背面鑄有12生肖圖,價值連城。
據悉,“項裏村”的當地百姓還在項裏村修建了壹座項羽廟,尊稱項羽為菩薩。為項羽修廟,在全國各地並不多見,由此可知,項裏村與項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系的。當地有關項羽金鑼寶藏的傳言很多,傳說項羽在村東草灣山上刻下了神秘的字符。傳說只要破評這神秘的字符,就能找到這12面金鑼寶蔵,引無數後人尋寶。那麽,傳說中大若車輪的12面金鑼到底有多大的的價值呢?
自1973年以來,考古專家們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掘了大量的戰車。其中不少戰車車輪的直徑都在1.4米左右,如果說項羽所埋藏的金鑼的尺寸如這些車輪壹般,那麽這些金鑼的直徑也應該在1.4米左右,這麽大尺寸的鑼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較少見的,更不要說是金鑼了。
關專家認為根據當時的工藝,要做到鑄造壹米四的金鑼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壹個1.4米的金鑼有壹百五六十斤重,如果僅靠當時的技術水平來完成,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關於專家的這壹點認識,可能與人們們認為鑼是鑄造出來的、而實際上鑼原始的加工工藝是用鐵錘敲出來的有關。現在的鑼的最大直徑可加工到1.5米左右,所普遍采用的是空氣錘的現代化生產工藝。所以專家據此認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藝,鑼的直徑最多也不應超過七八十厘米,對於金鑼的含金量,壹部分專家也提出了質疑,依據是什麽呢?
這部分專家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鑼就已經出現了,當初鑼的名字是叫響鑼,因為它是用響銅鑄造而成的。配方就是將紅銅和錫按壹定比例進行熔煉,得到響銅,這壹比例為77.5%的銅,加22.5%的錫。然後人們用響銅鑄造各種需要發出聲音的器械,如聞名世界的曾侯乙編鐘就是用響銅鑄造的。這些需要發出聲音的器械之所以必須用響銅來鑄造,是因為如果不用響銅,那麽這些器械就無法發出人們需要的聲音。
而傳說中項羽真的是用80%的金加20%的銅的比例來鑄造金鑼的話,那麽,他命人鑄造的這12面金鑼不但根本就不會發出指揮軍隊、傳遞信號的聲音,甚至還軟得幾乎都無法敲擊。
因此專家判定項羽的藏寶不會是12面金鑼,而是12座錞於。理由是:壹般的老百姓哪有考古知識,所以他們完全想象不到平時不常見的於會是什麽東西。如果他們想要讓傳說故事口口相傳代代流傳下去,對於寶藏就要有壹個通俗易懂的說法,於是,講故事的人就用另壹個響器的名字代替了錞於,那就是鑼。所以,傳說中項羽藏寶的金鑼指的很可能就是相當於鑼的另壹件響器錞於,而不是真正的鑼。
但這只是推測,真相到底如何?還得眼見為實,因此那張藏寶圖就顯得極為重要。
對於這張藏寶圖,民間的解釋方法越來越多,有人也懷疑這不是壹張完整的圖,在山上還有另外壹張或者幾張,那麽在這張藏寶圖裏,到底還暗含著多少八卦呢?項羽寶藏神秘解讀兩千多年來,無數人研究過草灣山上的字符,但至今仍無人能道出這些字符的含義。
據說,明末清初紹興的著名學者張岱企圖解開字符之迷,且在草灣山住過數月,結果他失望而歸,未能如願。張岱是我國明代的文學家,他愛好廣泛,頗具審美情趣。他喜歡遊山玩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既懂音樂,又諳彈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當深厚;喜歡收藏,鑒賞水平很高;精通通戲曲,編導評論都要求至善至美。
這樣個有大學問、真見識的名家都未能探尋出項羽藏寶字符的奧秘,可見神秘字符解迷的難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