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抗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的態度,堪稱生命的正能量;她經盡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靜、充實、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著。(《楊絳傳》封面,羅銀勝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12月版)
沒有經歷過生死離別的人不足以談堅強。不論命運多麽艱險,楊絳先生身上永遠充溢著壹種無怨無悔的向上之氣,她用她傳奇的壹生告訴我們什麽是真正的堅強。
文革期間, “老弱”的楊絳被分配掃廁所,被鞭打,被批鬥唾罵,被剃“陰陽頭”,被沒收“黑稿子”等。
但依然冷靜、堅強地面對,她用自己的淡然和溫柔敦厚為自己撐開壹層保護罩,來抵禦這些不平和厄難,而且盡自己所能將這層保護罩撐得更大,去關心、幫助身邊的人。
在耄耋之年接連被喪女喪夫的噩耗襲擊,面對這人生的重創,88歲的楊絳是這樣做的:從1998年錢先生去世到2015年5月,楊絳又在人世頑強地生活了17年。時間是最嚴酷的史官。
這17年,楊絳纖弱的身體承擔了人們無法想象的沈重和痛苦,她做了多少超負荷的工作。
楊先生年齡越大,體質越弱,卻越是彰顯出了她的人格魅力。頭壹件大事,是出了十三冊《錢鐘書集》(三聯版);第二件是出版了五冊《宋詩紀事補訂》(同上);第三件是《錢鐘書手稿集》(商務版)影印出書;第四件是《我們的錢瑗》(三聯版)成書。
楊絳說:“他們都是我生命的壹部分。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裏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她的責任太多、太重、太復雜了。四麻袋手稿和讀書筆記,收藏的文物,全家的東西,都得要她親手處置。
可是這時的楊絳早已身心交瘁,連走路都要扶著墻壁。她要讓自己傷痛的心靜下來,要喘壹口氣,尋找壹個使精神得以安寧的港灣。
從中外賢哲的書中,她終於選中了柏拉圖的《斐多篇》,決定通過翻譯這本書來忘掉自己。……楊絳沒有被大悲大災擊倒!90歲的老人又硬硬朗朗地站起來了! (《楊絳的魅力》,作者舒展,原載《文匯報》2010年6月6日6版)
楊絳以病弱之軀,勇敢地扛起了壹代知識分子的文化擔當!面對死亡,楊絳先生顯示了超出常人的從容與智慧。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周國平)
對楊絳先生的總結很多,僅選錄兩條:
昨天有人說妳病逝,我覺得他們不了解妳。壹個105歲的老人,歷經抗日戰爭、國***對抗,又遭受文化大革命的迫害,疼愛的女兒早夭,深愛的丈夫離世。
為完成女兒遺願,92歲的時候重新開始寫作,寫就的《我們仨》感動無數人。
楊絳稱自己就是“萬人如海壹身藏”。
她靜悄悄地隱身,又在靜悄悄地影響這個時代:亂世中淡泊寧靜,與世無爭,與人無求;袖手書齋,讀書寫字做學問,這樣安靜舒張的心,這樣絕塵的精神生活,是我們在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壹個溫潤的慰藉。(《楊絳傳》封底,羅銀勝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12月版)
讀書對壹個人最大的作用究竟是什麽?讀書能使人從容而智慧地面對命運的波譎雲詭,讀書能助人成為精神貴族;書香浸潤的人生才能像錢瑗,像錢鐘書與楊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