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二戰中的戰列艦、航母、彈藥

二戰中的戰列艦、航母、彈藥

二戰中的戰列艦、航母、彈藥

戰列艦和航母

二戰中被擊沈的大型水面艦只,壹半以上是被航母艦載機擊沈的。二戰使航母取代了戰列艦,登上了“海上霸主”的寶座。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戰列艦堪稱二戰中最大的戰列艦,也是山本五十六的旗艦,標準排水量達到64000噸,美國的“依阿華”級(45000噸)和德國的“俾斯麥”級(42000噸)只能屈居其次。

“大和”號上的巨炮也堪稱是艦炮之最,口徑高達460毫米,全炮重160噸,炮彈重1.46噸,最大射程達41.4千米。

“大和”和“武藏”被日本海軍視為兩張“王牌”,在太平洋海戰中壹直深藏不露,直到1944年6月馬裏亞納海戰中才亮相。1944年10月的萊特灣海戰中,“武藏”號被擊沈,“大和”號受傷落荒而逃。

1945年4月,美軍沖繩島登陸後,“大和”號在壹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的護衛下作困獸之鬥,但在美軍4個航母艦隊的386架艦載機的攻擊下,“大和”號身中12枚魚雷和7枚炸彈,彈藥艙爆炸,最終沈沒在大隅群島西南附近。日本海軍遭到毀滅性打擊。

“大和”號和“俾斯麥”號相繼折戟,宣告戰列艦時代的結束。

“翔鶴”號航母

日本是最重視建造航母的國家之壹。世界上的第壹艘航母是日本1922年建造的“鳳翔”號。到二戰爆發時,美國和英國各有7艘航母,法國有2艘,而日本有10艘。從襲擊珍珠港到珊瑚島海戰、中途島海戰、沖繩海戰,日本的航母和日本海軍壹道,經歷了由盛而衰到徹底失敗的過程。

“翔鶴”號是太平洋海戰中日軍最活躍的航母之壹。它於1941年8月8日竣工,基準排水量25675噸,載機72架,最大航速34節。在太平洋海戰中,從襲擊珍珠港、珊瑚島海戰、所羅門群島海戰,直到馬裏亞納海戰,“翔鶴”號壹直是主力,先後擊沈美海軍的“列克星敦”號航母,重創“約克敦”號、“企業”號航母。在1944年6月的馬裏亞納海戰中,“翔鶴”號被美國潛艇發射的多枚魚雷擊中,葬身大海。

“企業”號航母

它是二戰中美國最著名的航母之壹,1938年服役,滿載排水量為1.98萬噸,擁有艦載機80~85架,並有8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日軍襲擊珍珠港時,“企業”號正在返回途中而得以幸免於難。其後,它幾乎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的所有海戰,立下赫赫戰功。中途島海戰中,它編入第16特混艦隊,其艦載機擊沈日軍4艘航母,在海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在以後的海戰中,“企業”號多次受傷而大難不死,成為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投入作戰的6艘航母中幸存的兩艘之壹(另壹艘為“薩拉托加”號)。為紀念其豐功偉績,美國海軍1961年將其第壹艘核動力航母重新命名為“企業”號。

彈藥

彈藥包括槍彈、炮彈、手榴彈、槍榴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導彈、魚雷、水雷、地雷、炸藥包以及原子彈、氫彈等。彈藥是熱兵器威力之所在。二戰中彈藥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利用聚能效應的破甲彈,誕生於二戰前夕,在二戰中迅速發展,使它成為打坦克的利器。

火箭技術使彈藥長了翅膀,降低了對武器平臺的要求。導彈在二戰後期已有了初步發展,德國用V-1/V-2導彈襲擊倫敦,盡管精度不高,但它開創了導彈用於戰爭的先河。原子彈,壹個“小男孩”,壹個“胖子”,揭開了核武器戰爭的序幕……

毫不誇張地說,今天戰爭中應用的各種彈藥,絕大部分可以在二戰中找到淵源。熱兵器時代仍在繼續……

  • 上一篇:為什麽壹輩子壹定要體驗壹次呼倫貝爾旅遊專列?
  • 下一篇:號稱小勞力士的帝舵,它的腕表技術如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