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詩配畫8k紙畫如下:
蟬[唐]虞世南
垂矮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那只蟬垂著長長的觸須,靠吸食清潔的露水為生。它悠長的叫聲從高大的梧桐樹上傳播開來。
它身居高處,聲音不必借助秋風,自然能夠傳播到遙遠的地方。
作者介紹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
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賞析
詩的前兩句寫蟬的生活和環境。“垂緌(ruí)”暗示蟬的官宦身份,但這並不意味著它被俗世官場的風氣所汙染:“清露”是它的食物(古人以為蟬是靠喝露水維持生命的),“疏桐”是它的居所,二者都是象征高潔品格的意象。
正是因為蟬潔身自好,才有了後兩句的點睛之筆:“聲自遠”是因為自己的品行高潔,並不是因為借了其他人的“秋風”。作者這首詩,是在以蟬自況。他身居廟堂數十年,才學出眾,直言敢諫,品行高潔,深受唐太宗的賞識,正如這境界高遠的蟬壹樣。
乞巧[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今天晚上是七夕,人們紛紛仰望碧藍的夜空。牛郎和織女正渡過銀河上的鵲橋,壹年壹度地相會。
每家每戶都在對月乞巧,用來穿針的紅線不知用盡了多少條。
作者介紹
林傑(831年-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林傑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文思敏捷,又精通書法、古琴和棋藝。林傑去世的時候年僅十七歲。
賞析
林傑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了,很快他的詩就寫了很多。六歲的時候,父輩帶著他去拜見當時的前輩詩人唐扶。唐扶看到林傑之前寫的詩,十分贊嘆。正好這壹天是七夕,唐扶就讓林傑賦詩來寫乞巧的活動。林傑不假思索,馬上在紙上寫下了這首《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