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五銖有多少種,如何區分?

五銖有多少種,如何區分?

主要看字體特征和五銖的輪廓特征。總的來說,東漢以前比較粗糙,輪廓比較大。東漢以後,小巧玲瓏,可以根據前幾個時期的特點來確定。

五銖硬幣的名稱來源於它的重量:每枚硬幣重五銖(註:如果西漢壹斤為250克,壹銖約為0.65克,五銖約為3.25克)。可以推斷,五銖錢的重量來自於四銖半和三銖錢的等值。民不願意用,就私了,所以三銖就廢了。古人造字以紀數為準,始於壹,極於九,五為中數,也代表天地之和。

無棣五銖

漢武帝元壽五年,下令各郡、各邦鑄造五銖,稱為郡五銖、元壽五銖。是壹把小篆光背的“五銖”,正面有輪子,背面無郭。錢直徑約2.5厘米,重約3.5-4克。“五”字斜而直或彎;“諸”字的“諸”字頭是方折的,“金”字頭很小,像壹個箭頭。少量的錢上有壹條橫線。

其材質改為紫銅,故有紫錢之稱。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成分不同,官員對命令的理解程度很難與其態度壹致,所以投的錢差別很大。有的和舊漢壹樣,平背無輪,有的穿孔大,肉薄肉厚。

三官五銖

漢武帝收回鑄幣權後,漢武帝中央統壹鑄錢。此時鑄造了三官五銖。這些錢制作精美,邊緣整齊,重量準確,錢文漂亮,是貨幣的典範。

小五銖

小五銖最早鑄造於丁原四年(公元前113),俗稱“雞眼錢”、“鵝眼錢”,因體積小而得名。西漢出土的錢幣中,有漢代文獻記載的小五銖錢幣,來自西漢墓葬或遺址。其中,漢武帝宣帝淩渡壹號墓出土的就是壹個有確切年代的例子。

冥幣

小五銖銘文“五銖”鑄得精巧,表面有周國,無好郭,背面有好肉,周國恭清字。錢的直徑在1.15-1.2厘米之間,重約0.62-0.65克..錢文的書法風格也不同於梁武帝、趙迪和宣帝。

“五”字有的直,有的微彎,有的很彎。在造型上,有的穿橫畫似三官錢式,也似最常見的五銖無郭面式。

五銖的剪切輪

割輪五銖錢,又叫“磨五銖”、“割五銖”。漢武帝初鑄五銖時“以周國為質”,防止漢奸從錢的背面磨銅,使之熔化。但西漢後期,出現了另壹種剪輪——五銖,這是壹種將普通五銖打磨減輕重量的錢幣。其實這種五銖是最合適的。

晚五銖

《永平五包》《永安五包》鑄於孝莊永安二年(529);540年,西魏文帝大同六年,鑄“大同五銖”,形似“永安五銖”。在梁肖早期,他曾鑄造過“五銖”;北齊文宣帝天寶四年(553年),“長平五銖”鑄造。581年,隋朝統壹後,又鑄造了五銖,結束了貨幣制度壹百多年的混亂局面。

浪費五銖

唐武德四年(621),鑄“開元鮑彤錢”,廢五銖錢。五銖硬幣已經流通了7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鑄造硬幣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長的壹次。

  • 上一篇:2021-08-24 壹些修正和補充分析(脅田的眼罩、波本的名字)
  • 下一篇:什麽是中國銀聯快速通,怎麽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