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著眼前與長遠、辛勞與享受、揮霍與創造、喜愛與厭惡、公益與利己、世俗與理想的選擇與矛盾。
如果壹個人的夢想太以自我為中心,太物質太世俗,太容易實現,那麽壹旦實現了夢想,就會失去鬥誌,失去前進的方向,缺乏繼續奮鬥的動力,厭倦感也就隨之而來。然後,他的精神會沈淪,身體機能會退化,靈魂會趨於封閉、保守、僵化。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他會因為缺乏新的目標而無精打采,在物質的鋪張浪費或無所事事中浪費自己寶貴的歲月。
同樣,如果壹個人的夢想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過於物質化和世俗化,即使這個夢想的實現並不容易,只要失去了這個夢想,他就會覺得自己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人生的支柱,最終會因為目標的失敗而沈淪。如果這個夢想意外實現,又會回到第壹種情況。
另壹方面,壹個人的夢想是雄心勃勃的,超越自我的,具有利他目的的,關系到大眾福祉的,整合自然與人類之間的道路的,那麽這個夢想就會持續發酵,激發他的精神和身體活力,賦予他無限的智慧、力量和勇氣。正因為他的夢想不局限於並超越小我,具有挑戰性,永無止境,他的人生意義才不會在某壹天突然消失。他會覺得有海量的知識要學習,有美好的世界要體驗和感受,有深刻浩瀚的宇宙法則要敬畏和崇拜,有挑戰要迎接和面對,有無盡的領域要探索,有無數的事情等著他。他會發現,世界上有無數聰明的男男女女,他們像星星壹樣燦爛。他們的心路歷程和思想底蘊,以及他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足跡,足以帶給人們無限的敬仰、覺醒、鼓舞、振奮和希望。
夢想是人生的翅膀,夢想是人生騰飛的標桿。當然,如果壹個人的夢想太難,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那麽他在追求這個夢想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壹些焦慮,但適度的焦慮並不是壹件壞事,它可以轉化為進步和改變的動力。另壹方面,如果夢想太難又太容易實現,那麽由此帶來的厭煩等負面影響就遠遠大於前者。那麽我們是不是更願意擁有壹個更難實現的夢想呢?當然,如果夢的難度引起了不利於人成長的焦慮,我們需要考慮調整和降低夢的高度。
很多時候,生活中的“輕”往往比“重”更讓人難以承受。有壹本關於人生的哲理小說,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人生的獨木橋上,被風吹進水裏的,往往是肩上無負重的風景觀賞者。相反,負重的搬運工腳下充滿力量,不容易被大風吹到河裏。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原來那個窮人中了彩票百萬大獎。他中彩票是因為他壹夜暴富,財富來之不易,所以他喝醉了,揮霍了。最後他的結局還不如十年前的窮哥哥。因為他沒有野心,缺乏信仰和內涵,所以在精神和身體素質上都沒有“緣分”來承擔和承擔這筆財富。
壹只風箏,如果斷了,會被大風吹走;壹艘船如果破帆就會被海浪吞沒。壹個人的壹生,如果沒有夢想或者小夢想,目標短視,執著於殘余,拒絕創新,那麽他將在人生的波濤中隨波逐流,也難逃隨波逐流,沈淪的命運。
所以,要過智慧的生活,首先要擁抱和保護那些科學的、理性的、健康的、超越自我的、有利於人類進步事業的夢想。有了這樣的夢想,並為之努力,我們就能凝聚起生命的意誌和力量,讓原本平凡的生命之舟,在波濤洶湧、浩瀚無垠的人生大海上快速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