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為壹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 、八壹三事變。
1、壹二八事變
壹二八事變發生於1932年1月28日,日本為了轉移國際視線,並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於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閘北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發起了攻擊,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率領下,奮起抵抗。
2月14日,蔣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衛軍87、88師和教導總隊組成第五軍,以張治中為軍長增援十九路軍參戰。3月初,由於日軍偷襲瀏河登陸,中國軍隊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線。
3月3日,日軍司令官根據其參謀總長的電示,發表停戰聲明。同日,國聯決議中日雙方下令停戰。24日,在英領署舉行正式停戰會議。
2、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是指繼九壹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後,1935年日本侵略軍蠶食侵犯華北地區的壹系列事件的統稱。
1933年長城抗戰《塘沽協定》簽訂之後,日本暫時將對中國“武力鯨吞”的露骨侵略方式轉變為有序推進的“漸進蠶食”方式,即企圖壹口壹口啃噬掉中國。
這樣,繼東北之後,華北順理成章地成為日本侵略的下壹個目標。在日本的既定世界霸權方針下,中國民眾和中國***產黨、熟悉形勢的世界各國觀察家都非常清楚,日本絕不會滿足僅僅占據東北的現狀,華北必將成為東北之續。
3、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壹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4、八壹三事變
八壹三事變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戰爭初期繼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已久地為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制造的事變。
八·壹三事變以後,日軍對上海的進攻直接威脅著蔣介石的統治中心南京,也威脅到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這就使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增調軍隊,實行抗戰政策。從此,中國軍民發起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壯烈戰鬥。
擴展資料:
事變影響:
1、壹二八事變
促進了國內團結。壹二八事變前,蔣介石下野,國民黨內寧粵對峙並未結束,群龍無首。事變後,國民黨各派系達成了壹定程度的團結,汪蔣合作,蔣介石復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對穩固。
而國內各階層、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滬抗戰,激發了民族精神,促進了團結。
2、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導地位。華北事變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要滅亡中國,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作為其獨霸亞洲,征服世界的戰略基地的野心。
華北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壹個重要步驟。事變後,日本準備把戰爭擴展到更大的範圍。1936年8月,廣田內閣確定了“壹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另壹方面向海洋發展”的侵略方針。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3、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標誌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 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4、八壹三事變
全面抗戰開始的時間是八壹三之事變,或者說從七七到八壹三這段時間,經過全國人民的奮力和抗爭,全面抗戰的局面形成了。
全面抗戰是:“全面抗戰是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發動的抗戰。全面抗戰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劍及勝及的抗戰。全面抗戰是在決心犧牲,抗戰到底的意義下的抗戰。全面抗戰是持久的有準備的抗戰。”
百度百科——華北事變
百度百科——七七事變
百度百科——八壹三事變
百度百科——壹·二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