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這個稱謂最先見於清宮造辦處檔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五月初五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本月四日,怡親王郎中海望呈進活計內,奉旨:……琺瑯葫蘆式馬褂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今年琺瑯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這壹記載,把仿景泰藍時期的琺瑯制品稱作“景泰藍琺瑯”。景泰藍是我國琺瑯工藝的壹部分。在我國流行的琺瑯工藝,可以按照釉料的裝飾工藝方法不同而分為三種。壹種叫做“銅胎嵌絲琺瑯“,即習稱的“景泰藍“,是在銅胎上焊上細銅絲盤曲而成各種紋樣,再填嵌各色釉料,經燒制、磨光而成;第二種叫做”銅胎鏨花彩釉繪琺瑯,即在銅胎上鏨出花紋,再點彩釉燒制而成;第三種叫做“銅胎彩釉繪琺瑯”,即在銅胎上直接用釉料繪制而成。而景泰藍經過我國歷代藝人的努力鉆研,融合了我國瓷器、銅器、漆器等傳統技法和表現形式,成為琺瑯工藝中的壹朵奇葩。
金屬胎琺瑯器是以金屬制胎,用石英、長石為主要釉料燒煉成的五彩繽紛的琺瑯制品,按制造方法和工也特點,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大類。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是起線琺瑯的主要品種。起線琺瑯還包括鏨胎起線和稍後出現的錘 起線兩種,掐絲琺瑯和鏨胎起線琺 大約在13世紀中葉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畫琺瑯,俗稱“洋瓷”,大約17世紀初傳入中國。這兩種不同特點的琺瑯制品傳入中國後,其技術也隨之為中國工匠所接受。並很快制作出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工藝品。由於金屬胎琺瑯器制造工藝復雜,釉料配制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這種珍貴的琺瑯制品開始很長時期主要在宮廷中中制作,供皇帝及皇室享用。也有少量琺瑯作為貴重禮物由皇帝恩賜給王公大臣,民間則很少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