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墨壹般重幾克到壹二十克,最重的有壹百多克。有水滴、球體、細管、平板、啞鈴、水滴、紐扣、蛋糕、瓷磚等。,但厚碎核桃殼、形狀不規則、薄片最常見。有趣的是,無論大小還是形狀,它們的截面大多與機翼和流線型非常相似。所以推測它在著陸前是在熔融狀態下通過高速飛行是最合理的。雷公墨表面有凹坑和紋路。凹坑多為兩端光滑的長凹槽,長度大於10 mm,寬度和深度為幾mm或小於1mm;脊呈凸狀,僅0.03 ~ 0.15 mm厚,有時平行於玻璃體的長軸,有時呈旋渦狀,有時沿鈕扣狀玻璃體的中心頂部向四周分散。用氫氟酸腐蝕幾個小時後,可以看到這些坑是由密集堆積的較小的坑組成的。推測雷公墨是在高溫下快速熔化,然後快速冷卻的條件下形成的。
雷公墨常呈黑色或深綠色,半透明易碎,破碎後有許多貝殼狀斷口。陸地上發現的玻璃隕石在反射光的作用下是暗淡的,只有薄的邊緣是明亮的,它們的顏色從黃色到綠色或從橄欖褐色到深褐色不等。密度壹般為2.3 ~ 2.6g/cm3,折射率為1.48 ~ 1.62。雖然它的成分隨著不同的墜落區域變化很大,但是Si O2的含量非常高,接近100%。微玻璃隕石只在海洋沈積物中發現,它們的尺寸都在幾毫米以下,在年齡、成分和形狀上與附近大陸的玻璃隕石相似。
玻璃隕石的成因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當巨大的隕石或彗星撞擊地球時,地球表面的巖石熔化並高速濺出坑外,迅速冷卻。也有觀點認為玻璃隕石是從太空落到地球大氣層的玻璃雨;有學者認為,玻璃隕石是玻璃態空間碎片進入大氣層時劇烈燃燒,落到地面後由於溫度驟降而迅速凝結形成的。
玻璃隕石主要以年齡分類,同壹地區的玻璃隕石年齡大致相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廣東湛江、海南島北部海口的茂名沿海和蓬萊地區。世界玻璃隕石產量主要分布在四個地區。
(1)澳大利亞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東南亞、菲律賓、塔斯馬尼亞等附近海域。這塊隕石大約有70萬年了。
(2)捷克斯洛伐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發現的名為摩爾達維亞的玻璃隕石,年齡約為1450萬年。
(3)北美:包括美國的得克薩斯、佐治亞等地,隕石年齡約為3400萬年。
(4)科特迪瓦:包括科特迪瓦、加納及其附近海域,隕石年齡約為165438+百萬年。
玻璃隕石通常含有氣泡和內含物,如鐵和鎳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