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玉是指天然玉石,經過了打磨拋光以及雕琢,沒有經過人工優化處理,質地天然,價值相對來說都比較高,但如果是從古玩界的角度上來看,是指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玉,距離現在仍然有壹段歷史。
老玉的特點:活玉(陰起石和鈉鉻輝石) 水頭好,質間透明度高,其上品透明度如玻璃,稱為玻璃種和冰種,其種翠綠,綠的可愛,被稱為高綠、艷綠、翠綠。
收藏價值:
壹是從玉質本身來說不存在新老問題,玉的形成要3億年時間,所謂老玉只能從使用時間程度來說明。目前行業內以百年來計算,使用百年以上的玉器稱為“老玉件”。
二是從老玉件來說,收藏的不是玉質本身而是收藏它的故事,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內涵,它的時代特征。有故事才有價值,有時代特征才值得收藏,所以並非所有老玉件都值得收藏。
三是從材質上相比,新玉材質要比老玉好,溫潤堅密,潔白無瑕,如同凝脂,而且如今雕刻工藝也越來越好。老玉件除了材質比不上新玉,由於使用年份久遠多少還存在壹些瑕疵,如開裂、殘缺等。
拓展內容
壹般漢代以前的玉器為“古玉”,美英等地的博物館,以及港臺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均喜歡收藏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那麽,對於古玉,如何加以初步鑒定呢?
1、藏玉器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凝聚著豐富的知識。推薦的書籍有:清末吳大徵所著《古玉圖考》,對古玉的時代、用途、名稱、尺寸均有詳盡說明和考釋,且繪圖精確,頗有參考價值。
另外,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玉器全集》,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國古代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專家李英豪的《鑒別古玉》、《民間古玉》、《護身玉》、《保值白玉》,臺灣專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鑒定全集》等書,皆可拿來認真品讀,細細揣摩。
2、直接接觸非常重要,壹般人在博物館只能隔著玻璃看,應該盡可能多地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沈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
3、早在宋代時期,就出現了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而清以後的造假情況可謂越來越多,手法上也有不少“創新”,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留心。
4、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朱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學藥水浸蝕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諸方面的差異和區別,顯得尤為重要。
5、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工特征。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面的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面壹致的,可以初步判斷為真品,而線條槽口兩側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制作的特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