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經紀人浮出水面
20多年前,畫廊老板顧新穎的父親,以1500元的價格賣掉了壹副畫,眼睜睜地看著買家壹轉手就賣了近5萬元。顧新穎從這個教訓裏看到了機會:“藝術品市場的水實在太深,涉足其中的人需要幫助。”
於是,隨著藝術品交易越來越頻繁,“幫助別人”的人越來越多。上海市書法協會秘書長、拍賣師戴小京告訴記者,由於國內投資渠道相對較窄,而且社會富裕起來的時間還不夠長,人們所受的藝術教育比較薄弱,大多人購買藝術品只是出於投資考慮,收藏和愛好的需求比較少。這就造成壹種怪現象:壹方面藝術品市場火爆異常,另壹方面又存在著太多的“藝盲”。“大多數投資者需要接受專業人士指導。”戴小京說,過去幾年中,藝術經紀從業者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著。
近年來,藝術經紀人越來越職業化。四五年前,在年交易額達200億人民幣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上,藝術經紀人大多由壹些策展人、藝術院校的師生,甚至只是對藝術有研究的發燒友兼任。他們代表有資金而無藝術眼光的投資者參加各種藝術拍賣會,酬金大約是成交價的5%至10%。現在,以個人身份出現的藝術經紀人越來越多了,他們有些曾是某藝術機構的職員,另壹些則是出於個人興趣,慢慢由藝術愛好者變成了藝術專家。壹部分有知名度的畫廊、文化公司、藝術拍賣公司等也或多或少地充當著藝術經紀人的角色,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
藝術經紀人究竟幹啥
藝術經紀人究竟幹些什麽?戴小京認為,理論上,他們主要為投資者服務,根據他們的口味,找到有升值潛力的作品。比如畫家劉小東的《燒耗子》、《三峽》以及《十八羅漢》等著名作品,都是由國內比較知名的“藝術品投資顧問”伍勁出面替收藏家買進的。由於決策正確,這3件作品的投資人獲得近千萬元的增值。不過,顧新穎告訴記者,國內的多數藝術經紀人只是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而且,由於他們壹般出自藝術機構或院校,大多與藝術品作者聯系比較緊密,主要“站”在作者壹邊,向投資者推薦作品。
“國外的藝術經紀人能為雙方提供更多的服務:是選擇拍賣行,還是私下交易?怎樣合理避稅?怎樣做廣告?心理價位怎麽定?……”朵雲軒書畫部壹位經理告訴記者,國外經紀人能為客戶提供度身訂做的服務,如果有必要,他們甚至會親手將潛在買家的花名冊送到客戶手上。
戴小京、顧新穎與這位經理都認為,國外藝術經紀人的狀態應該是我們的發展方向,藝術經紀人會越來越像藝術領域的理財顧問。今後,在藝術品交易之前,當妳為“該不該買賣這件作品”或者“究竟該出價多少”之類的問題絞盡腦汁時,妳最該想到的是:我需要壹位藝術經紀人。
誰能成為藝術經紀人
根據顧新穎的說法,成為藝術經紀人,誠信是最重要的品質。“僅僅知道妳的客戶想要什麽是不夠的,妳還要告訴他可以買什麽——盡管他自己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買不起張大千或者陳逸飛,並不代表就沒有其他作品可買了。”
要成為壹名藝術經紀人,需要的知識與能力貯備確實驚人:首先需要豐富的知識背景和經驗。知識包括藝術史,中國畫(油畫)筆墨技法,主要畫家介紹,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作品的特征認識等等;經驗則指大量近現代、古代繪畫作品的分析、鑒賞經歷,大量假劣書畫藝術品的辯偽經歷。這些知識與經驗的獲得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積累。無可比擬的人脈資源是成為藝術經紀人的必要條件,這既包括對藝術品作者熟悉,也包括對市場潛在買家的熟知與掌握,同時包括對各式各樣交易中間體的認識。另外,對於當代藝術市場的敏銳嗅覺不可或缺,市場風向轉變很快,掌握和預見這種風向能夠為藝術品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今年4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把藝術經紀人培訓項目納入了正規培訓體系。文化經濟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總監袁山開告訴記者:“藝術品經紀人是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主角,也是我們6+1專項人才培訓計劃(即6個“師”+1個“人”,分別是職業藝術品鑒定師、藝術品評估師、藝術品拍賣師、藝術品包裝師、翠玉鑒定師、翠玉評估師和藝術經紀人)的重點。藝術品經紀人,很有可能成為勞動部下壹批公布的新職業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