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紅難燒,洪武存世量微乎其微。
釉裏紅是元代創制和燒制的,盛行於明代洪武。因為皇帝姓朱,又成了“紅巾軍”的壹員,所以特別喜歡紅色。但釉中紅的產量遠低於青花。由於銅離子對溫度極其敏感,窯內溫度小於,呈黑紅色或灰紅色;當溫度略高於銅離子的溫度時,銅離子會揮發,出現閃紅或幹脆掉色。永樂宣德以後,幾乎銷聲匿跡。直到清康熙皇帝才恢復了這種工藝。
至今能流傳下來的洪武釉下紅數量極其有限,主要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等博物館,都是鎮館之寶。
梅瓶被古人稱為天下第壹式。洪武釉下紅常畫四季花卉圖案,如牡丹、菊花等。根據首都博物館前館長馬錫貴先生對《中國青花瓷》的考證,該藏品僅有四種記載。其中兩個在國外,國內只剩兩個。其中上海博物館的青花梅花瓶,瓶肩上有“春壽”二字。
另外兩件“春壽”青花在日本大阪和英國格拉斯哥。?
這些收藏品都是藍色和白色的。這壹次,我們有幸看到了民間收藏的琉璃紅泉長壽梅瓶。
這件洪武梅瓶高33厘米,足徑約13厘米。整體纖細的腰身和修長的身材,形似美女。瓶體小口,唇、肩、腹卷曲,下部呈鳳尾狀。釉色為藍色,口部有藍白色釉。輪胎連接的痕跡清晰可見。腹的主題是釉中畫有五爪紅龍。洪武時期的龍頭(俗稱貓臉龍,如下圖)氣勢磅礴,三肘如絲帶,龍五爪如鐮刀。在雲朵中飛翔。
“春”字指的是唐代以來的酒。比如李白的《哭宣城好釀》:“老泉宜釀於姬佐黃泉”;宋蘇軾:“愛擾龍人,以造青春氣”(四飲酒歌之四)。瓶身上的“春壽”二字,可以解釋為“酒壽”之意,即“慶壽之酒”。因此,帶春首的兒子應該是朱洪武元璋在宮中慶祝時的酒器。
整體釉色晶瑩潤澤。絳釉顏色均勻,少有灰褐色或燒成現象。細節上,紅釉周圍有俗稱的暈圈、爆圈現象,還有局部包漿。收胎後腳呈高約2 cm的倒梯形是非常罕見的。應該是以降低器皿重心為目的,所以可能比實用的酒器更傾向於生日禮物後的裝飾。
粗底無釉,圈足極淺,有轉痕和燧石紅。
這個藏品的主人,上海的葉先生(wx?Yesheng3899)認為這件梅瓶展現了洪武新時代的文化和制瓷特點,也解決了壹些疑問,比如洪武春有四個以上的壽酬。目前來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洪武禦窯的材料資料,擴大了學術界和公眾對明瓷新面貌的認知邊界。
由於數量較少,拍賣場上的洪武梅瓶屈指可數。199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以319000港元成交壹件龍紋三爪梅瓶。201010 10月8日,香港蘇富比以1466港元拍出壹件釉面有紅花的無蓋梅花花瓶。由此可見,這件洪武時期的釉裏紅瓷器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其實有著不可低估的地位,彌足珍貴。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