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等地的農民組織為發展經濟、方便借貸,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機構並發行貨幣。1927年發行了瀏東平民銀行券,以後又以瀏陽金岡公有財產保管處名義發行了“黃岡縣信用合作社流通券”等。土地革命戰爭期間,蘇區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為了沖破敵人經濟封鎖和活躍農村經濟,發展生產,鞏固政權,先後發行了150多種紙幣和十幾種布幣。隨著根據地的逐步統壹,蘇區貨幣經歷了區、縣銀行的貨幣和特區銀行的貨幣階段,最後統壹成為蘇維埃***和國國家銀行及各個分行發行的貨幣。到抗日戰爭時期,各個敵後抗日根據地為防止及抵制敵偽鈔票滲入和流通,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獨立自主的發展解放區的金融事業,分別設立了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貨幣。這個時期的貨幣壹般稱為“抗幣”或“邊幣”。 上述只是人民幣發行之前革命根據地貨幣發行的概況。由於根據地處在被封鎖、分割的狀態,,各根據地經濟上基本處於自給自足狀態,商品交流不發達,且地域狹小,沒有發行統壹貨幣的政治、經濟基礎,因而各地的經濟、金融自成系統。但是,在解放戰爭後期,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貨幣的統壹。 1947年10月24日,中***中央華北經濟辦事處宣布成立,開始著手統壹貨幣工作。到1948年,華北、西北、華東各解放區已連成壹片,分散的貨幣發行和各種貨幣不固定的比值已經成為發展經濟的障礙,發行統壹貨幣已十分迫切。經黨中央批準,由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組建的中國人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莊成立,同時發行人民幣,標誌著中國獨立、統壹、穩定的貨幣制度的開始。 二、 第壹套人民幣: 第壹套人民幣的質量現在看來是較粗糙的,這是當時條件有限所致。印制上有膠印、石印,紙張、油墨所用材料也不統壹。總的來看,大面額票面好於小面額,後期好於前期。票面圖案也較單調,表現內容簡單,色彩變化少。票面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董必武同誌書寫,票版由晉冀邊區印制局王益久、沈乃庸設計。 第壹套人民幣在我國貨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改變了近百年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下混亂的貨幣體系,實現統壹,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和人民政權的建立。 三、 第二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是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的需要而設計印刷的,於1955年2月21日發行。第二套人民幣從1950年1月開始,由中國人民銀行召集著名的美術專家與鈔票設計人員進行反復研究,提出設計方案。 第二套人民幣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和自力更生的原則,進行了創新設計和精雕細刻,形成了明顯的特點。 第二套人民幣3元、5元、10元三個券別委托蘇聯代印,2元以下由國內印制。第二套人民幣有過兩次改版:1元券由紅色改為黑色;5元券另設計了壹種版面。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從經濟上掃除了通貨膨脹的痕跡,使貨幣制度從初步統壹發展到鞏固、穩定、健全階段,印制技術從局部依靠外援到自力更生印質高質量的紙幣。盡管如此,我國的印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壹定的差距。 四、 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是集體創作的成果。195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著手成立美術、印制專家組成的設計組,有美術專家羅公柳、周另釗、侯壹民,印制設計專家張作棟、沈乃庸等人,由他們集體設計第三套人民幣。 新穎的設計與先進的技術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幣的發行取得了極大成功,使我國印鈔工業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不但結束了依靠外國印制貨幣的歷史,而且為後來替第三世界國家印制鈔票創造了條件。 五、第四套人民幣 第四套人民幣設計受當時政治氣候影響,舉棋不定拖延過久。本應在第三套人民幣發行後10年左右出臺的第四套人民幣,實際上卻間隔了近30年時間。1968年7月,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開始提上日程,設計主題要求表現“文化大革命”內容。1970年又提出表現“戰備”的畫面並標有語錄。1973年至1975年研究時要求表現工農兵的英雄形象及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等內容。1975年12月國務院又批示:新版人民幣的設計“放壹放再說”。1976年5月國務院又指示“新版人民幣的事暫時不要辦了”,使設計工作暫告壹段落。 粉碎“四人幫”之後,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工作又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1977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再次報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方案,提出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原則
上一篇:英雄金龍,為榮耀而戰——中國金幣推出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紀念章下一篇:房子裝修有哪些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