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這壹標準,因人而異,並沒有固定的參照指標,但是,在每壹個人的心中,幾乎都會有壹把衡量“美”的尺子。
當萬物映入眼簾,這把尺子就會自動跳出來,給出關於“美”的判斷。因此,所謂“美色”,亦是如此,即因人而異,不會有固定或可以參照的指標。
雖然“美色”並沒有固定的指標或參照之物,但是,這些並不妨礙我們在這裏探討何為“美色”?
那麽,何為“美色”呢?
其實對於人類而言,所謂“美色”,並不單指美麗的景色,也不是專指年輕貌美的女子,而是強調壹種個人的感知,即“美色”本質上,源自於客觀存在反映於人們內心的壹種感知。
如我們看到壹個大家都認為長得好看的女子,但是,僅憑著長相好看,並不足引起我們對於“美色”的認知。
為什麽“長相好看”並不壹定是“美色”呢?
其實是因為“長相好看”,大都有壹種公認的標準,而“美色”本身卻遠遠超出這些標準,所以,“長相好看”並不意味著就壹定是“美色”。
西方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談到三種不同的“美”,即:
“形體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那麽,不同的“美”之間,為什麽會有差異呢?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就知道,顏色之美近在眼前,屬於固定狀態之美,而形態之美則較為豐富,且有可變的空間,但是這兩種美,跟優雅之美比起來,卻要遜色很多,為什麽?因為優雅之美,說到底,純屬於精神化的感知之美,具有無限的變化空間。
因此,在這三種“美”之中,唯有優雅之美,才能算是“美色”。
更何況任何具體的東西壹旦落到現實當中,時間壹久,往往就會失去了美感,至少在最親近的人看來,不再是“美色”了,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對自己的兄弟姐妹無法產生“美色”認知的真正原因。
著名作家王朔講過壹個“關於愛情”話題,他說身邊的人,無論如何漂亮,也無法吸引自己,為什麽?他進壹步解釋道,真正的愛情,在他看來,就是驚鴻壹瞥,就好比在公交車上,偶爾見到壹位漂亮的女孩子,就在這瞬間,或許還能夠讓自己心裏泛起壹些漣漪,但是,兩個若真的交往,落到生活當中,那就很難再有吸引力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正所謂“距離產生美”,確實有壹定的道理。
當然,所謂“美色”,首先是源於感性的壹種認知,因為感性盡管來自於客觀存在,但是,它與客觀存在之間,卻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正是這種距離,才會導致人們對於“美色”的認知。
若是拋開這種距離,當然,不會引發人們對於“美色”的認知了。
而這其實就是“美色”的本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 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註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註,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禮記.》《孟子》《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