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很多小朋友都沒有見過油印機了,有的壓根兒就沒有聽說過。是啊,現在都是電腦、激光打印機、 雲空間之類的,完全沒油印機什麽事兒。
但在我小時候,油印機可是壹個好東西。小時候的試卷,基本都是用手刻印的,也有老師在黑板上寫下考題,學生在本子上先抄題再答題。作為學生,當然希望是刻印好的卷子,這樣可以節約抄題的時間,可以減少抄題的辛苦。
記憶中的油印機,是壹個鐵制件,有壹個長方形鐵框,可以繞著底邊的軸180度上下旋轉(就像現在的手提電腦顯示屏壹樣),框上有很細密的紗網,內邊有卡子,是專門用來卡蠟紙的。壹般有壹張專門的桌子來擺放油印機,通常都配有蠟紙、刻板、油墨、滾筒刷,壹整套的工具和操作流程。
根據記憶,我把這個操作流程歸納為刻、卡、刷、印、收等幾道工序。當然最關鍵的是人——字寫的比較好的人來刻蠟紙。
把工具準備好之後,就進入“刻”第壹道工序,也是最關鍵的壹道工序。刻的時候,是將蠟紙放在鋼質的刻板上,用專門的刻筆在蠟紙上壹筆壹畫地刻寫,絲毫馬虎不得。刻蠟紙力道很重要,輕了,字就不“吃〞油墨,印出來在紙上的字就會顯得很淡,有時看不大清楚。重了,會將蠟紙刻破,並且油墨會浸入過多,印在紙上就會出現墨團,字不易幹,影響學生讀題,卷面也不美觀,有時反而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壹套試卷壹般不會只刻壹張蠟紙,往往需要壹鼓作氣連刻幾張,有時會耗時兩三個小時。常刻蠟紙的人,中指指頭多半會有壹個老繭,這是每壹次握刻筆持續用力的原因。
? 第二道工序是“卡”。這個相對簡單,蠟紙刻好後,將其平整放在紗網之下,用卡子卡緊繃直,最好不要出現皺褶,否則印的時候會有墨團。註意,蠟紙壹定要卡在紗網下邊,紗網的作用正是隔油墨,也便於油墨均勻分布。如果不小心卡紗網上邊了,油墨直接鋪蠟紙上,印出來便會有紗網的網眼印,盡管紗網很密,但也會清晣可見,蠟紙便廢了。
? 卡好蠟紙後,就進入第三道工序“刷”,用滾筒刷在蠟紙上刷油墨。刷油墨是壹個講究活兒。要先在調墨板上把油墨調勻,用滾筒刷來回滾動,使油墨粘附在滾筒上。在蠟紙上刷時須用力均衡,把油墨平鋪推開,使油墨能夠均勻的布滿整張蠟紙。框邊緣要用心多刷幾遍,因為圓形的滾筒刷與方形的框邊,並不能非常緊密的咬合,中間有縫隙。刷壹遍,蠟紙邊緣的字就“吃”不到油墨,印出來的字就很淡甚至看不清,所以得多刷幾遍,才能保證整張卷子的印刷效果。
第四道工序是“印”。其實在“刷”的時候已經在試印了,往往前幾張卷子,都是試印。試印力道要大,推刷均勻,用力平衡,把多余的油墨用紙吸附掉。推試幾遍後,就正式開印。 這是力氣活,除了必要的平衡用力技巧外,還得有壹定的力道和耐力。因為壹印往往就是數十張甚至上百張卷子。
? 印出的試卷,要壹張張小心疊放,待油墨自然風幹後才作整理,以防油墨未幹時發生摩擦卷面“生花”(模糊)。壹張蠟紙印完,要換上另外壹張,重復前邊的工序流程,直至整套試卷印完。
? 最後壹道工序就是“收”拾了。把油印作廢的試卷、未使用完的油墨、印過的蠟紙,以及滾筒刷、調墨板,等等,逐壹清理打掃,該放垃圾桶就丟到垃圾桶,該清洗的就及時清洗,收拾整潔,待下次再印。
? ……
? 老師的辛苦換來的是學生相對輕松,不用抄題可以節省壹定時間來思考答題。尤其是遇到刻蠟紙的老師字寫得漂亮時,試卷同時也是讓人賞心悅目的書法展示。學生答題就更有壹種愉快的心情,說不定由此考出壹個好成績,老師滿意、學生舒暢、家長高興,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