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元寶真假鑒別的方法有六個,從材料、大小、工藝、錯版、有齒和品相。下面是六個方法的詳細說明。
壹、看鑄造幣材。
鑄造銅元的材質當然是銅,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為多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
此外,民間私鑄的銅元也多為黃銅質。鑄造整齊精美、色澤潤白如銀的白銅幣以及鉛質銅元則多屬於樣幣性質,難得壹見。
二、看面值大小。
銅元面值有很多,當壹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壹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旋鑄旋廢,存世僅有十余枚,非常罕見。
“大清銅幣”宣統二十文、“光緒元寶”廣東五文、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國雙旗五百文等都是難得壹見的珍品。
三、看鑄幣工藝。
銅元壹般采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有些地方因買不起機器因陋就簡鑄幣或民間土法私鑄,產生了不是機制的銅元。如采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制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壹定的收藏價值。
另外,銅元壹般中間無孔,因此發現中間有孔,特別是方孔的銅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緒元寶”安徽方孔十文銅元最為罕見,估計存世量不會超過10枚,被譽為“壹級大珍”。
四、看是否錯版。
銅元常見錯版形態有:1.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等。如將“A”寫成“A”、單詞“PROVINCE”(省)錯拼為“PROVINEC”等。2.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紀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福”(福建鑄錢局)。3.正背面圖案錯配。
如“光緒元寶”背錯配大清龍圖,“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大清銅幣”宣統乙酉年造背錯配“光緒年造”字樣等。4.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這是制造過程中產生的錯誤。5.合背、合面銅元。錯版銅元值得關註。
五、看是否有齒。
壹般情況下,銅元側面是沒有任何紋飾的光邊,軋有齒邊的銅元絕大多數屬於樣幣性質值得收藏。但“光緒元寶”江蘇十文和民國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銅元中也常見齒邊普通品存在,這屬例外。
六、看品相。
銅元的品相對銅元收藏意義尤為重大。機制銅元無論是對表面的光潔度,乃至邊絲的好壞都有嚴格的要求,任何缺陷都會影響藏品的價格。圖案文字清晰、無磨損,表面平整光潔,邊緣無明顯撞擊痕跡等,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
光緒元寶受到西方影響,在洋務運動的倡導下,光緒年間,清朝通行錢幣種類多樣,金幣、銀幣、銅幣和紙鈔並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光緒元寶。光緒元寶有銀元和銅元兩種,形制上都不同於中國傳統的圓形方孔錢,有很強烈的西方色彩,能夠充分反映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的“被侵略”狀態。
光緒元寶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壹定歷史意義。光緒元寶中,價值最高的就是廣東省造的雙龍壽字幣:庫平重壹兩。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1907發行,正常成色為89%-90%。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貨幣價值如:“庫平壹錢四分四厘”,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
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致,其審美風格獨特。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壹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