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的油畫幾乎是從畫的誕生開始的。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畫布上的人物被刪加了幾次,油畫本身也被復制修改了壹遍。這些修正反映了中華民國幾十年的政治狀況。開國大典不僅將1949+00這壹天固定下來,也記錄了壹段中國人不可回避的歷史。
2011年7月,改擴建後的國家博物館正廳出現了兩幅開國大典油畫,其中壹幅是文革後首次呈現在公眾面前。細心的人會發現,兩幅畫中的人物是不壹樣的,名畫背後隱藏的故事又壹次讓人久久難忘。
1951年初,為紀念中國* * *產黨成立三十周年,中國革命博物館開始籌備三十周年畫展。經過幾個月的收集,畫家們為這次展覽制作了近百幅畫作,但效果並不理想。當時博物館負責人說:“作為國家級博物館收藏的有關黨的歷史的繪畫作品,沒有壹件展示的是中國人民建國的傑作。”
65438年至0952年,博格決定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壹批代表新中國的油畫作品。其中,巨幅油畫《開國大典》的創作任務交給了37歲的青年畫家、著名教授董·。
董,浙江紹興人,出生於壹所藝術專科學校。他曾經在敦煌臨摹壁畫三年。1949年初,北平解放,董創作了壹幅水粉畫《北平入城》,他也見證了開國大典的盛況。在新中國第壹次文學代表大會上,他還被任命為毛澤東和朱德的肖像。董是最適合為開國大典的領導人畫像的人。
那時,董正帶著學生住在京郊的石景山電廠,寫生和工作。他被召回北京,立即開始創作,但他發現在所有的照片和視頻資料中,領導和群眾並沒有壹起出現。在他的想象中,“開國大典”應該是新中國的開國領導人和廣場上的人民同框的場景,於是他決定大膽嘗試。
董在壹張明信片大小的紙上畫了壹個草圖,左邊是許多國家領導人,右邊是壹個擺滿鮮花的廣場。按照壹般的構圖規律,這種布局是不平衡的,但是增加了領導和廣場上的人的對比效果。
這幅素描試圖將天安門廣場的群眾場景與主席臺上的國家領導人聯系起來。我認為不足以表現新中國成立這壹歷史事件的宏大……”董在給著名油畫家艾中信的信中說。徐悲鴻、艾中信、蔣豐、吳作人、羅等著名藝術家對這幅作品的構圖非常贊賞。
董還大膽地去掉了素描中原本應該在右前側的壹根紅色柱子,正方形越來越寬,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不少氣勢。建築師梁思成看後稱贊說:“圖中右側有壹柱未畫...這在建築學上是壹大失誤,但在繪畫藝術上卻是壹大成功。”
擴展數據:
舉辦開國大典的意義:
中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結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壹個獨立的國家。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國際社會加強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激勵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鬥爭。它表明中國終於是壹個獨立的國家,中國人民可以從東亞病夫變成龍的後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勞動人民的歷史和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從此,中國人民成為自己國家的主人。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中國的歷史開啟了壹個新時代。
人民網-開國大典油畫故事:增毛澤東刪劉少奇
百度百科-成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