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是有機類物質,比較嬌氣。除要防止沖擊、摔碰、擠壓、火燒、水浸、酸堿等劇烈侵害外,對溫度、濕度、光照、環境整潔都很敏感。溫度不穩定會發生熱脹冷縮,易引起變形、龜裂、掉片,濕度不穩定會產生失水吸水,引起脹縮。牙雕產品喜歡偏潮濕的環境,幹燥易發生幹裂,但太潮濕易發生黴變。壹般要求溫度在15-25°C,濕度在 55%-60%之間。在光的作用下易發生化學變化,變色、變脆,尤其是紫外線破壞性最大,會使象牙分解損壞,紅外線、可見光會引起溫度急劇升高,所以牙雕應避光收藏。建議:1、 牙雕平時可置於軟囊盒中,放上防蛀藥塊。存放環境應盡可能保持恒溫。2、 存放牙雕時周圍環境的相對濕度應維持在55%至60%。簡單的做法是在其附近常置放壹杯清水,不可以放在有風的地方。3、 不宜日曬、或燈光直射,以免燈光產生的高溫,使象牙破裂、彎曲等。壹般要求溫度保持在15-25°C。4、 象牙的貼身飾品,洗澡的時候請摘下,象牙壹旦在熱水中時間過長的話,會開裂並變色。
清潔: 1、 牙雕物表面沾上的灰塵、汙物容易使牙角老化變質,應經常拂拭(可用毛刷刷除塵)保持清潔。不能拂去的汙跡可用牙膏清洗,但不能浸泡,並應盡快擦幹。2、 有龜裂的牙雕不能水洗,建議交給產家或專業人士清洗。3、 發黃的牙雕不宜水洗,也不能漂白,這是正常現象。4、 染色的牙雕最好用幹洗。5、 若沾上油漬或頑固性汙垢,則需要用溫肥皂水輕輕刷洗,但不能浸泡,並應盡快擦幹,以防器物翹起或張開。6、 如果保養不當,牙雕物表面出現黴斑,要及時清除。建議交給產家或專業人士清洗大象主要產於非洲以及亞洲的印度、泰國、緬甸等地。非洲公象、母象都有牙,也較長。普通的每枝重約30公斤,大的有80公斤左右。非洲東部赤道壹帶所產牡象之牙,長3米,為象牙之最長者。非洲象牙多呈淡黃色,質地細密,光澤好,硬度高,但在氣溫懸殊變化的情況下易產生裂紋。亞洲的母象不生牙,在錫蘭公象也不生牙,亞洲各地所產象牙的顏色比較白,但過段時間後會逐漸老化,色澤泛黃,光澤亦差,其牙質的硬度低於非洲象牙象牙雕刻材料昂貴,工藝精湛價值較高,必然會出現壹些偽制品魚目混珠,不可不辨。象牙的偽制品只有壹種——人造牙,它是采用化學工藝合成,比較容易辨認。人造牙的質量輕,光澤差,無牙紋。有的人造牙故意作出牙紋,但死板呆滯,呈規則的平行線條,與象牙的自然人字紋、網狀紋不能比擬。人造牙易老化、發黃、變脆。與象牙相仿似的材料有:魚牙 海洋裏的大魚牙齒,海象牙、海豬牙等通稱為魚牙。魚牙亦彎曲呈月牙形,但與象牙相比要短得多。魚牙的表面有壹層琺瑯質,比象牙稍硬帶脆性,光澤也不及象牙柔和。魚牙亦有心,都為雜亂無章的糟心。魚牙材料的大小,決定了它的雕刻品多為中小件,不可能有大件。清代有不少用魚牙雕刻的虬角雕刻作品,因其外觀、質地與象牙十分相似,有時會混同於象牙雕刻之中,難以辨認。至於過去人們所說的“虬角”壹詞,是當時古董行內的壹種慣稱,實際上,其原料就是取自於海象的牙齒。這種材料均由西伯利亞進口,舊時北京有專營虬角雕刻的店鋪。虬角雕多為小件作品,如板指、火鐮盒等,壹般都需進行染色處理。虬角工藝品的雕刻技法與牙雕相同。
但由於骨壁較薄的緣故,骨雕制品不可能雕成實心的大件和中件產品。清末民初時期有壹批雕刻“嬰戲圖”人物的紈扇扇柄,就是用經染色處理後的駱駝骨制成的。由於當時象牙材料匱乏,扇骨、扇柄和麻將牌之類,多采用駱駝骨代替
犀角的種類與辨識 犀角屬指甲纖維物,不屬角質,是動物觸角中體量最大又是實心的角體。犀角上尖下闊,原基底為橢圓形,呈蜂窩狀。角的表皮滿布裂紋,表皮以下為黃褐色,漸進的黑色壹直伸向角的中心,其中心黑色處是最堅硬的部分。犀角雕刻用料多取於亞洲犀。目前世界上***有五種犀牛,其中2種生活在非洲,3種生活在亞洲。亞洲犀有雙角的“蘇門犀”、獨角的“印度犀”。明清雕刻使用較多為“蘇門犀”和“爪哇犀”。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