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關於舊中國的恥辱信息

關於舊中國的恥辱信息

壹、南京大屠殺

抗日戰爭1931至1945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戰敗,首都南京於1937+02 13年淪陷後,侵華日軍在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團長谷壽夫的指揮下,在南京及其附近進行了長達六周的,

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超過30萬。?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的公然違反,是侵華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之壹。南京大屠殺期間,《紐約時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中外媒體廣泛曝光南京大屠殺。

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經過調查,認定日軍集體屠殺案件有28起,屠殺人數超過1.9萬人。零星屠殺858起,死亡人數超過654.38+0.5萬,總死亡人數超過30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悲劇。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歷史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是英法兩國為了進壹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利用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以亞羅事件和馬父事件為借口,聯合打擊清政府的戰爭。

由於英法分別以亞羅事件和馬神父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被英國人稱為“亞羅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戰”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同時,由於這場戰爭可以視為第壹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與第二次相對)的延續,因此也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掠奪珠寶,焚毀。俄國出兵參戰後,聲稱“調停成功”,脅迫清政府割讓654.38+0.5萬多平方公裏領土,成為最大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署《北京條約》而告終。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愛輝條約》等和平條約,列強侵略加深。結果中國在東北和西北失去了1.5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戰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

第三,《馬關條約》

1895年4月中國清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下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下關新約》,日本稱之為《下關條約》或《日清和約》。《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是李鴻章和李,日方全權代表是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將遼東半島、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並賠償日本2.2億兩白銀。中國還開放了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為通商口岸,並允許日本人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了巨大利益,刺激了其侵略野心。中國的民族危機史無前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條約滿足了帝國主義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的需要,然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四。北京條約

包括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法俄在北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清政府任命欽差大臣易?作為談判和簽約代表。簽約地點在北京禮部衙門,即今天天安門廣場的東南角。此外,1887年與葡萄牙簽訂的《中葡和解通商條約》也被稱為《中葡北京條約》。

這三個條約和公約現在都在臺灣省,保存在臺北郊外的雙溪故宮博物院。這個條約的簽訂,進壹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動詞 (verb的縮寫)《辛醜條約》

它是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後,中國清政府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十壹個國家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簽訂於光緒二十七年,辛醜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名辛醜條約。因為條約的簽訂日期是陽歷的9月7日,所以有“1997年國恥”的說法。

《辛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償金額最大、主權損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規定:

1,中國賠償價款及利息共計9.8億兩白銀(明細為賠償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約9.8億兩)。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軍保護,禁止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3.清政府保證禁止民眾參加反帝運動;

4.清政府拆除了天津大沽口至北京鐵路沿線的設防堡壘,允許列強向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重要地點派兵。

這個條約標誌著清政府徹底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這個條約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的又壹個奴隸制條約。它的簽訂進壹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誌著中國徹底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資本主義的浪潮開始了。

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殺

百度百科-第二次鴉片戰爭

百度百科-馬關條約

百度百科-北京條約

百度百科-辛醜條約

  • 上一篇:儲存白酒需要什麽樣的環境條件
  • 下一篇:出國需要註意什麽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