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字的手抄報的範文如下:
範文壹:
漢字又稱中文,是漢語的記錄符號。與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與拼音文字單詞的單音或多音表義不同,漢字壹般單字單音表義。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稍後出現了金文,西周時演變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統壹六國文字,秦末出現隸書,西漢出現草書,東漢出現楷書和行書。
漢字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漢字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壹傳承至今並碩果僅存的文字。漢字的衍生文字越南喃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等已消亡,日文只是部分保留漢字。現代漢字分為繁體字和簡化字。
範文二:
對漢字的起源,目前普遍認為起源於圖畫。魯迅在《門外文談》中說:“他(原始人)的畫壹只牛,是有緣故的,為的是關於野牛,或者是獵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他還講到“有的在刀柄上刻壹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壹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壹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這裏形象地講述了漢字的起源。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壹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範文三: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壹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壹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壹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符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壹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征,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渚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