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身是膽
魏國與蜀國為爭奪漢中而打仗,劉備和諸葛亮統率十萬大軍攻打曹操。曹操十分惱火,就親自統率四十萬大軍到了漢水,準備和劉備決壹死戰。
諸葛亮說:“現在曹操由於糧草沒有準備好,所以還不敢輕易進兵。此時如果派壹支部隊去攻打曹營,把曹軍的糧草燒掉,便能大大挫傷曹軍銳氣。”
老將黃忠再三請求出戰,諸葛亮便派他和趙雲壹同領兵前往。黃忠爭打頭陣,但曹軍早有準備,與黃忠廝殺起來。黃忠前後受敵,被圍困未能取勝脫身。
趙雲便帶領幾十名輕騎兵殺人重圍救出他們。曹操親自帶兵追趕趙雲。趙雲寡不敵眾,退回漢中營地。部將們勸趙雲閉門防守拒敵:不料趙雲反而下令打開營門。
叫壹部分士兵埋伏起來,然後放倒軍旗,停止擊鼓,自己單槍匹馬挺立在營寨門外,準備迎敵。天快黑的時候,曹軍趕到。曹操見蜀軍營中毫無動靜。
又見趙雲單槍匹馬挺立營寨門外。威風凜凜、毫無懼色,懷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趙雲的計謀,不敢貿然進攻,便收兵回營。趙雲領兵緊緊追擊,殺聲震天,金鼓齊鳴。
曹軍因昏暗難辨,摸不清趙雲到底有多少兵馬。嚇得丟盔棄甲,爭相逃命,死傷無數;潰不成軍,趙雲以少勝多,反敗為勝。
2、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流傳甚廣,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裏提出了四虎將之說,並為趙雲叫屈。陳壽在撰寫《三國誌》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為壹傳。
這五人雖然各自有著勇猛壹類的評價,但還並未說有五虎上將,五人***同的評價是都被比作“國之爪牙”。五虎上將壹說何時出現已不可考。元代戲曲裏他們被稱為“五將軍”或“五兄弟”。
3、趙雲救主
新野壹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
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在壹位大嫂的指引下,在壹截斷墻後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說:"見到將軍阿鬥有救了,……我死而無恨!"說完,趁趙雲不註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向這邊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墻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鬥往外沖。
曹將殺來,戰三回合,被趙雲殺死。沒走多遠,又碰上曹將張鎘,戰十余回合,趙雲奪路而走,不料連人帶馬落入陷阱。張鎘挺槍來刺,忽然趙雲的馬平空壹路。
跳出陷阱,張鎘嚇得壹個勁後退。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雲勢不可擋,傳令壹定要活捉。趙雲利用這個機會沖出包圍,終於將阿鬥交給了劉備。
4、桂陽軼事
趙雲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寫著“趙雲屯兵處”,唐宋時期,山上還建有“趙侯祠”。趙侯祠又叫護英祠,經歷朝代更叠,趙侯祠屢被破壞,又屢屢修葺。
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城關鎮街道居委會在芙蓉峰開辟社隊企業石灰窯、砂石場。將趙侯祠及石刻炸毀,只有碑記石刻、碑文、謁詩等流傳下來,碑記石刻叫《漢順平侯趙將軍廟碑記》。
被收藏在蒙泉亭內。詩為順平熊虎將,遺壘至今傳。界憾瀟湘水,人思戰伐年。卻婚輕國色,攜膽鎮蠻天。祠樹聞啼鳥,還疑拜杜鵑。
5、趙雲防羌
大邑縣城北有壹靜惠山,山頂有壹望羌臺,相傳趙雲曾駐軍在此,並築壹土城用以防羌。趙雲去世後,蜀漢後主劉禪就將趙雲葬於此處,並建有趙雲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