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龍形象的變化,可以追溯龍的起源,可以看出龍的起源與農業生產有關。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發源地之壹。早在1萬年前,中國就有了原始農業。湖南道縣玉蟾巖出土了距今100萬年的米粒。眾所周知,水是農業的命脈。原始農業,沒有灌溉工程,只能靠雨水,更怕河水泛濫,所以祖先渴望治水的能力。但當時他們真的很難有這個能力,於是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創造的龍這個神話形象上。前龍階段的蛇、鱷魚、蜥蜴等爬行動物都與水有關,有的甚至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陸地上的人,看到能潛入水中的鱷魚,能在水中快速遊動的水蛇,沒有腳卻能自由活動的蛇,都感到神秘,由神秘轉化為敬畏和神化。進入真龍時期,人們幹脆把龍安頓在水中。人們讓龍生活在水中,是為了讓它們主宰水域,以至於農業需要水的時候,就請龍王來養雲和雨。在祖先的眼中,龍既然是聖物,當然在概念上與吉祥聯系在壹起。人們用龍來比喻美好的事物和事物,龍的形象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種藝術作品、語言和文章中,都有許多龍的形象。在“食”的領域,與龍結下了不解之緣。如龍蝦、桂圓、龍裏、龍須菜、龍虎鬥、龍井茶、龍須面等。這些食物名稱有些形狀相似,有些則是吉祥的。比如早在元代就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記載。為了表達豐收的希望,這壹天許多地方都流行面食。這壹天做的面叫龍須面,煎餅叫龍淋,餃子叫龍芽。在清代,“龍擡頭”這壹天,人們還用白灰從外面蛇入廚房,繞著水缸轉壹周,稱為“畫龍回”。北京人要把玉米粉、棗糕、麥飯炒成食物,這叫熏蒸。此外,人們還要在元宵節舞龍燈,在端陽節賽龍舟,這些都是與龍有關的美食和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