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風景區位於北京城西北隅,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壹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壹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旅遊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壹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什剎海風景區由西海、後海、前海組成,為壹條自西北斜向東南的狹長水面。三湖壹水相通,以後海水面最大。元代曾是南北大運河北段的起點,水域寬闊,王府環繞,園林密布,寺廟林立,景色優美。
什剎海風景區是北京內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於老北京特色的傳統風景地區和居民保留地區。東部銀錠橋橫跨湖上,站立橋頭可飽覽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銀錠觀山”之美稱。近期,該水域經過徹底清淤,水質清澈,景色更加秀美。什剎海風景區已被正式列為北京市二十五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壹。
什剎海風景區風光秀麗,被譽為“北方的水鄉”,是古都之源、文化之源,是民眾休閑、感受歷史、享受時尚的勝地。元朝曾依托這壹片水域在東岸確定了都城建設的中軸線,什剎海始成為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歷經數百年的發展,什剎海積澱了上至皇親國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的深厚的各階層文化。
什剎海歷史悠久,早在13世紀,蒙古滅金,被稱作金中都的金代北京城(在現在北京城區的西南壹帶)的宮殿毀於大火,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另建壹座新的都城。什剎海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壹,體現在: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積水潭而選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墻位置是依積水潭東南岸的距離而建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什剎海風景區的街巷結構最早形成於元代,區內不少建築年代久遠,具有北京傳統建築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己將該地區列為重點保護的二十五個歷史街區之壹。此外,在本地區居住著的民民少則居住了十幾年、幾十年,多則數代居住於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樸熱情的鄰裏生活環境。
什剎海風景區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絲套地區的大、小金絲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後海北沿的鴉兒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煙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剎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動,如放荷燈、泛舟遊湖、宴飲賞荷、冰床圍酌、大閱冰鞋等。至今,壹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如釣魚、遊泳、劃船、賽艇、下棋、彈唱、消夏舞會等。 “胡同遊”即活躍在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中。
什剎海風景區每年舉辦壹屆什剎海文化旅遊節。蜚聲海內外的旅遊產品“三輪車胡同遊”及其升級產品“什剎海––老北京深度之旅”已成北京旅遊品牌。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主辦的“2005年中國最美的地方”活動評選中,什剎海地區以“緊鄰中南海的時尚”之譽,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之壹。
旅遊景點什剎海夏天可以劃船,冬天可以滑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政府對什剎海進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邊上建立了水泥欄桿。1992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為歷史文化風景區。在2000年批準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 分布景點 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什剎海周圍有許多古代王府和花園,如保存最好的恭親王府、醇親王府等,這壹帶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剎海旁邊,什剎海邊的柳蔭街曾住過十大元帥中的三位。
什剎海因周圍有十座寺廟而得名,包括廣化寺、火德真君廟、護國寺、保安寺、真武廟、白馬關帝廟、佑聖寺、萬寧寺、石湖寺、萬嚴寺。
除此以外什剎海附近還有廣福觀,大藏龍華寺等寺廟。
清朝人震鈞雲“若後海則較前海為幽僻,人跡罕至,水勢亦寬。樹木叢雜,坡陀蜿蜒。兩岸多名寺,多名園,多騷人遺跡……湖上看山,亦此地最暢。昔翁覃溪先生曾集二十四詩人於湖上酒樓,每月有詩會。壹時群羨為神仙中人”景區特色在美麗的什剎海景區內,您可以乘坐三輪車遊覽老北京的胡同、古跡;可以乘坐櫓船觀賞迷人的三海風光;可以騎上雙人自行車細細品味這裏的文化。
近年來,什剎海酒吧街已成為京城夜色中最熱鬧的地方之壹。今天的什剎海,古典與現代相容,傳統與前衛契合,自然景觀與人文勝跡輝映。閑暇之余,或品酒泛舟,覽湖光粼粼,或徜徉兩岸,聽楊柳婆娑,或搜尋美食,嘗禦膳家宴,或投宿胡同人家品著原汁的京味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