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字的筆順,如下:
壹橫
丨豎
橫折壹橫
壹橫
丨豎
豎折/豎彎拓展知識:
1、匣子讀作xiá zi,漢字詞語
收藏東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蓋可以開合的小箱子、小盒子。指小型的盛物器具。壹般呈方形。又指駁殼槍。
2、匣缽
建窯的匣缽稱為缽形匣,外形弧曲,形如碗、缽,呈漏鬥狀,故又名漏鬥匣缽。缽形匣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隨形匣缽,即匣隨器形。建窯匣缽與其他窯口不同的是,底部是尖的,這是由於建盞小圈足、鬥笠狀的器型特征所決定的。
3、匣缽誕生
其實,建窯並不是壹開始就使用匣缽燒制瓷器的,建窯的創燒階段是在晚唐,當時並沒有匣缽,而是采用托座疊燒的方式,所燒制的產品都是上下相疊的,這樣做導致的結果是成品遺留著支釘痕,影響瓷器的美觀。
匣缽最早出現於南朝末的湖南湘陰窯,呈直筒狀。在隋代,僅有非常少數的窯口使。到了唐代,匣缽迅速普及到全國各地,壹般呈缽形。至宋代,缽形匣缽和筒形匣缽均被流行使用於各大窯口。
建窯開始使用壹種漏鬥形凸底匣缽,並且采用仰燒的方式來燒黑釉茶盞,這個方法很好地去除了支釘痕,固被壹直使用了下去。
4、匣缽的種類
直筒匣、缽形匣、碗形匣、盒式匣、方形匣、橢圓形匣、平底直壁淺式匣等。缽形匣比直筒匣出現稍晚,在唐代後期開始流行,後壹直沿用至明清乃至現代,是中國流行最廣、用量最大的匣具。
5、匣缽作用
1、從前的燒制方法使得建盞胎體直接接觸明火,建盞表面容易受到汙染。而匣缽則很好地隔絕了建盞與明火,使得建盞能夠在匣缽內自由發生反應,產生釉面上玄幻莫測的變化,不會被其它灰塵所汙染。
2、匣缽的密封性很好,能夠有效控制進氧量,使盞在均勻的高溫環境中燒煉成瓷,同時又能避免外部驟冷的空氣侵入時,造成窯內突然降溫,導致盞收縮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