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冷兵器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那就是十八般兵器中的“老”。老是中國古代比較冷門的兵器,造型比較特殊。它最早出現在周朝晚期和秦早期之間。老和很多冷兵器壹樣,壹開始並不用於實戰,而是作為禮儀性的武器。
後來經過改進,登上戰場,成為作戰的利器。老人頭的原型是由壹個老人頭和壹個長柄組成的。整個車身由金屬制成。老人頭形似獸爪或人手,頂端有手指,如矛尖,極為鋒利。屬於壹種重型武器,重量和斧頭差不多,全長4米左右。在古代,有記載說不是勇者所用。
攻擊方式主要有砍、逗、刺、戳。古代使用這種武器的套路早已失傳。據說後來的錘鉆招式都是老的套路演變而來,使用時可以參考斧或矛的套路。老撾出現後,逐漸演變為長機械、短機械、軟機械三種類型,各有特點。
長斜窩
長兵器是最先出現的兵器。早期作為祭祀武器,用於慶典,後正式成為武器。歷史上也有在老撾基礎上制造的搶炮。這種武器的外形是兩排倒刺整齊地安裝在槍頭兩側。倒刺有大有小,壹般數量在20個左右,長度在兩米左右。它是戰場上使用的武器。
宋代和明代都有出現。古史對古代武將的評價是:“王敵不過項,力敵不過巴,將敵不過李,拳敵不過金”。其中將領都不是李的對手,李指的是晚唐名將李存孝。他的兵器是壹種長兵器,叫碧眼老。這個人很有傳奇色彩,是古代武將的巔峰。
短機械
短臂通常成對使用,形狀可參考縮小的長臂,總長約壹米。在大連武術文化博物館裏,收藏著壹對短兵器,兵器頭部類似人手,呈爪形。
攻擊的時候,摸壹下就能撕下肉來。這種短武器是輕型武器,使用起來靈活輕巧,但卻能造成極其兇猛的傷害。它的外觀和家裏用的撓癢癢升級版很像。
軟機械
軟兵器的樣式比較特殊,通常被稱為雙飛兵器。軟兵器的外形是由兩個獸爪式的兵器頭用繩子連接而成。武器頭由全金屬制成,重量很大。古時候是用來攻擊馬背上敵人的投擲暗器。如今,很少有人見過羅飛這樣的設備,更少有人會使用它。
老歷史上關於這種武器的記載很少。《舊唐書》裏,武則天說了老幾句:“從前太宗有壹匹馬,駕馭不住。我勸女士們,如果我能控制它,我必須有三樣東西,壹條鐵鞭,兩條鐵和三把匕首。鞭子不服就打它的頭,不服就斷它的喉嚨。”可見老在唐代還是比較普遍的。
真正的衰落應該是唐宋以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像老撾壹樣被時代淘汰的東西,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制度和習俗,還有工具和武器。
這種現象並不壞,只說是隨著時代進步的必然。有的與文化結合與時俱進,有的遺憾退出舞臺,留給人們壹個模糊的背景,但無論如何,總會有人記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