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鋪
小東門原名“寶帶門”,門外是十六鋪。該市場東臨黃浦江,西臨馮丹路,南臨老太平龍,北臨龍潭路,南臨萬宇碼頭街。這裏傍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門戶。明清時期,全國各地的商人在小東門十六鋪附近設店設村,從事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埠際貿易業務,成為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清末民國時期,從事口岸貿易的批發業主要有:
糖和海北桂葉集中在陽興街(今陽朔路)。福建和廣東的商人在福建和廣東運輸和銷售來自海外的糖霜、海鮮、龍眼和海參、燕窩、檀香等貨物。後來江浙壹帶的糖和南北貨批發商陸續遷到這裏。抗戰前,楊航街上有300多家糖業和海貝桂行,並有交易市場。
糧食、雜糧、油餅等行業聚集在都史街。清同治年間(1862 ~ 1874),商號76家,每年來的沙船2000多艘,每年運銷的大豆不少於10萬石。
果地貨業分布在大興街、小小裕興街(現平湖路)、中山南路壹帶。解放前* * *,有200多戶人家,大部分是代客戶買賣的牙醫。貨物來自周邊省縣和福建、廣東、華北、東北等地。
鮮鹹魚產業聚集在金紡浜東路、中山東二路等地。清朝光緒年間(1875 ~ 1908),上海有326家魚店,大部分開在這裏,有專門的碼頭。上海解放前夕,十六鋪仍有數十條魚排,是上海水產品集散地之壹。
藥材和參茸產業集中在仙瓜街內外。沿街有五六十家大中型藥材店,賣的藥材遍布全國。批發業務成為全國六大藥材集散地之壹,還遠銷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街道參與戶數30余戶,約占全市參與戶數的60-70%。
桐油?麻產業多設在老太平龍、中山南路。著名的歷史建築如恒來、恒美、恒盛興、沈緣來、袁永生和袁玉成都坐落於此。
小東門16號店也是零售商業中心。抗戰前,這裏聚集了壹批老店、名店。有謝大祥、寶大祥、新大祥棉布店,、大昌祥絲緞局,德興閣、醉白園、大吉樓等酒樓,童涵春堂國藥店,王德大媽油店,萬有全火腿店,銅錫店,吳眼鏡店,馮萬通醬園,,詹,茶二廟堂,和四大壹。石楠最大的百貨商店和娛樂場所福安公司也設在這裏。邱天寶、方九霞、景福、老青雲等六家著名金銀珠寶公司在素有金銀珠寶壹條街之稱的方浜路開業。
解放後,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壹批大中型國營批發單位,如蔬菜南市、水產南市和家禽、雞蛋、臘肉、糧食、水果、南北貨批發部等相繼建立,擁有數百個攤位的外仙瓜街農貿市場相繼開放,近百個交易網點得到恢復和建設。 開辟了上海與外省市的物資交流,繼續發揮農副產品集散作用。
東門路、人民路先後搬進了上海第五百貨等壹批大店。新增秋天寶、唐城等壹批黃金飾品店;上海第四食品商店、萬友臘肉總店、元昌沈星、豐萬通醬園、上海銅須店等商店進行了擴建或改造,店面煥然壹新,市場更加繁榮。
新建成的綠園商廈、申克酒店、沈龍酒店、碧玉池豪華浴室,適合中高端消費,十六鋪上海客運站附近還有多家中小型酒店,可提供近900間客房、2000多張床位,為過往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務。(上圖1為十六鋪地圖位置,圖2為老上海十六鋪,圖3為2004年拆遷前的十六鋪,圖4為2010世博會重新開放的十六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