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5000箱故宮珍寶被偷運到臺灣,遺忘在小山村15年,後來怎樣了?

5000箱故宮珍寶被偷運到臺灣,遺忘在小山村15年,後來怎樣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侵略者在1945年的8月15日宣布投降,經歷了十幾年抗日戰爭的中國終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沒有了外部侵略的危害,我國自然要開始休養生息,並且重新振興中國。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和平建國的心願,***產黨深明大義地做出讓步,同意與國民政府攜手合作,***建輝煌。為了表達合作的誠意,中國***產黨高層親自前往重慶,與國民政府首領蔣介石進行相關國事的商議,歷史上把這著名的時刻稱為“重慶談判”。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老謀深算的蔣介石竟然假意奉承我黨,隨後便在1946年吹響了內戰的號角。

發動內戰,戰敗逃往臺灣

在蔣介石發動內戰之初,中國***產黨在裝備方面的確與其相差甚遠。但是國民政府壹昧地攻城略地,從不顧及百姓的想法和生活,漸漸地便失去了民心的支持。而我黨解放軍與人民群眾結成了友好聯盟,齊心協力地扭轉了內戰趨勢,漸漸占到了優勢位置。狡猾的蔣介石在1948年便預想到戰爭失敗的結果了,於是早早地開始著手布置臺灣方面,將臺灣作為自己戰敗的退路。所以從1948年開始,蔣介石的運輸物資工作就已經在悄悄進行中了。不得不說,蔣介石對未來的預測十分準確,不久之後,國民政府便被我黨全面擊敗,而蔣介石也領著為數不多的殘兵敗將逃到了臺灣地區。

物資中含有5000余箱國寶

值得壹提的是,在蔣介石運往臺灣的物資當中,竟然有5000余箱國寶!很多人對此倍感疑惑,為什麽他能經手如此巨額的國寶呢?原來當時這些文物大多存放在南京地區,1925年,故宮博物院誕生。當時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國民政府擔心價值連城的文物受到損害,所以下令將文物通通運往南京保護,而故宮博物館中的文物,也在其中。

為了妥善運輸這些珍貴的文物,它們在1933年先在上海歇歇腳,隨後才被運往南京保存。眾所周知,南京是國民政府的地盤,在“渡江戰役”之前,南京壹直被蔣介石死死地把控著,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將文物運往臺灣,也並不稀奇。撤退到臺灣時,蔣介石被諸多事宜纏身,所以壹時間竟無暇顧及這5000余箱國寶,便委托當時國民政府的教育政務次長杭立武安置、負責好這些國寶。杭立武也沒有辜負蔣介石的托付,慎重地將國寶分批運到了臺灣。不得不說,5000余箱國寶的運輸堪稱瘋狂級別了。

國寶安置在小山村,被遺忘了15年

將5000余箱文物運送到臺灣後,杭立武便先將其放置到臺中地區的壹個倉庫中,等待蔣介石的下壹步指令安排。本著負責的原則,1949年12月,蔣介石抵達臺灣之後,杭立武便立刻向蔣介石報告,並咨詢下壹步的指令與安排。那時的蔣介石剛剛死裏逃生,根本沒有心情管理運回來的文物。更何況當時臺灣的局勢也很亂,蔣介石為了召集力量,不斷地籠絡人心,根本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情。於是蔣介石把文物壹事全權交給杭立武負責,自己投身其他工作當中了。

其實文物的保存也是很講究的,要註重溫度、濕度甚至是土壤等各種因素,所以杭立武在得到授權之後,便開始尋找適合存放文物的地方,畢竟將文物放在倉庫之中只是權宜之計。最後,他將5000余箱文物放到了臺中平原的霧峰鄉北溝村村外,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杭立武在此處找了壹個高地,建了壹個倉庫,5000余箱文物從此便在這裏安定下來了。杭立武的設想是文物暫放此處,等到蔣介石騰出空閑來再做處置。但是沒想到等了15年,也沒等來蔣介石的空閑。

隨著時間流逝,大家都忘了這些文物的存在了。上個世紀60年代,蔣介石才想起來這批文物,15年無人問津的文物終於有了更好的去處——博物館。原來蔣介石發現杭立武將文物保存得相當完善,便撥款修建了臺北故宮博物館,將當年運來的文物壹壹放到館中,供人欣賞。

結語

1965年11月,臺北故宮博物院完工,這些文物也終於得以重見天日。不得不說,蔣介石的審美和收藏水平的確不錯,因為其中有不少極其珍貴的書畫。比如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等等。而蔣介石能夠將這些文物放置到博物館中,也算是為中國人做了壹件好事。畢竟這種情況總比被他自己拍賣並私吞要好得多。

  • 上一篇:勇敢面對苦難的勵誌名人名言
  • 下一篇:即將開學,有哪些學生黨必備的平價宿舍好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