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早在北京時已經註意搜輯漢碑圖案的拓本,還打算將集成的《漢畫像考》印出。粗獷奔放、洋溢生命活力的南陽漢畫像石,讓魯迅看到了中華民族鼎盛時期那種強大的民族自信心,他盛贊“唯漢人石刻氣魄深沈雄大“。魯迅認為,從這些看似古老殘缺的東西中,依然留存湧動著新鮮的藝術生命信息與光芒,表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上升期昂揚飽滿的精神風貌。在民族貧弱的時候,這種精神氣質尤為可貴。 魯迅認為從畫像石上,壹是可以窺見秦漢典章文物及生活狀態;二是如果參酌漢代的石刻畫像,明清的書籍插圖,並且留心民間所賞玩的所謂“年畫”,和歐洲的新法融合起來,也許能夠創出壹種更好的版畫,或可另辟壹境界。魯迅給漢畫以科學的定義,希望漢畫能給現代中國美術提供借鑒,希望漢畫中所湧動的奔放和自信能註入國人的靈魂。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曾自述平生激動過三次:第壹次是在法國看印象派壹個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參觀南陽漢畫館。他說:“我簡直要跪倒在漢代先民的面前。”“其藝術的氣概與魅力,已夠令人驚心動魄了。那粗獷的手法,準確扼要的表現,把繁雜的生活場景與現實形態概括、升華成藝術形象,精微的細節被統壹到大膽的幾何形與強烈的節奏感中。其中許多關鍵的、基本的藝術法則與規律,正是西方後期印象派開始探求的瑰寶。”
歷史學家翦伯贊對漢畫像石極其重視。他指出“……南陽壹帶又發現了大批的石刻畫像,始有若幹學者開始對石刻畫像作藝術的研究。我以為除了古人的遺物以外,再也沒有壹種史料比繪畫雕刻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同時,在中國歷史上,也再沒有壹個時代比漢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當時現實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來。漢代的石刻畫像都是以銳利的低淺浮雕,用確實的描寫手腕,陰勒或浮凸出它所描寫的題材。風景樓閣則儼然逼真,人物衣冠則蕭疏欲動;在有些歌舞畫面上所表示的圖象,不僅可以令人看見古人的形象,而且幾乎可以令人聽到古人的聲音。”“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的搜輯起來,幾乎可以成為壹部繡像漢代史”。
藝術大師林風眠贊嘆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也。”他更進壹步指出:“漢朝的畫像石應該是中國藝術的主流。”
中國漢畫學會會長馮其庸有詩贊漢畫:草澤起英雄,乾坤百戰同。漢家功業在,指點畫圖中。
當代藝術學創始人張道壹教授在談到漢代畫像石藝術時,指出:“其想象之奇特,結構之巧妙和造型之嚴謹,標誌著我國繪畫藝術的成熟,成為中國美術發展的壹個重要的裏程碑。”“中國畫歷來所強調的氣韻、力度在這裏找到了最早的源頭。”
著名文史專家田秉鍔說:最讓後人品味不盡的,還是漢畫像石。它是無聲的畫,有形的詩,雕鏤的夢想,殂磨的挽歌;它是兩千年前圖畫式的信息庫,它是漢代先民留給後代的無言之教。後人光仰視是不夠的,還要閉目聆聽,潛神思索,或許才能接通斷絕千百年的種族文化聯系。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分會副主席王冰石為南陽漢畫題詩:百變千奇大漢風,匠師鬼斧奪天工。吾人愧煞手中筆,抹綠塗紅總昧蒙。
魯迅先生在跟人談及南陽漢代畫像石的價值時說:“關於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然無知,耳目所及,也未知有專著的學者……生活狀態,則我以為不如看漢代石刻……漢時習俗,實與秦無大異,循覽之後,猶入其景,猶見其人,猶聞其聲。
卡通畫面很可愛,很多女生都喜歡看。妳喜歡勵誌的卡通圖片嗎?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帶文字的勵誌圖片,精美的卡通圖片,勵誌句子。我希望妳會喜歡他們!
勵誌圖片配文字圖片配文字精美卡通圖片勵誌句子1。不抱怨,不討厭,對壹切漠不關心,往事如煙。
我愛妳很自然,妳不愛我也很自然。
3.飲食貴在節,讀書貴在精,運動貴在恒,吃飯養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