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的名稱起源於南宋。據嘉慶重建統壹的記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盛祖仁皇帝南巡,駐西湖,並題詞、建亭、鋪石”,南宋畫師對西湖十景作了敕令。
歷代描繪西湖美景的畫數不勝數,保存下來的不多,保存下來的基本都是清朝以後的。
“就目前情況來看,董邦達是壹位著名的藝術家,據記載他畫過西湖十景。”在日前舉行的“富陽二局長”文化論壇上,文史專家結合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東施父子檔案記錄,以及對杭州、富陽當地歷史文物的考證,提出了這壹結論。
當天,由故宮博物院和富陽區合拍的紀錄片和同名新書《富陽二洞——董邦達與高東》發布。
兩代“父子宰相”,書畫傳世。
“風雅只是因為文脈,家山終究是富春山。”民間廣為流傳的“父子宰相”董邦達和高東都是清中葉的富陽人。他們生活在雍正、乾隆、嘉慶三個朝代,以詩詞書畫聞名。他們是乾嘉時期傑出的詞人和大臣,是清代頗有影響的文人畫家。嘉慶皇帝的悼亡詩中有壹句:“只傳文章於子侄,無錢買田。”到目前為止,有1000多件二冬的書畫作品,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除了繪畫,董氏父子還參與編撰了中國書畫史上的名作——《石渠寶坻》、《珍珠林秘堂》。這兩本書收集了清代皇家收藏全盛時期的全部書畫作品,歷時74年完成。
致力於西湖素描繪畫,深得乾隆大師青睞。
董邦達壹生中畫了許多西湖山水畫。如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中,共有20余件。《石渠續編》中有西湖四十景、《西湖圖冊》、《乾隆皇宮竹園詩意圖冊》、《乾隆皇宮紫雲洞詩意圖冊》等。在《石渠》的第三期中,有《西湖乾隆行宮》等詩畫。此外,許多西湖的圖片有甘龍寫的詩。
康乾皇帝每次南巡前後,都會有壹本西湖官方繪本,或是皇帝南巡詳細指南,或是皇帝南巡總結。所以傳世的《西湖十景》主要是以清宮舊藏為主。在清宮收藏的這些“西湖十景”圖中,董邦達是最大的,有五幅。
綜觀董邦達的《西湖十景》,無論是書、軸、卷,其構圖景物都大同小異。由此可見,董邦達通過現場寫生,將十景圖式提煉固定,最終成為清代“寫實風格繪畫”的高標準。乾隆曾為董適的《西湖十景》題詞:“董邦達所畫西湖之景,與辛墨南巡之行,遇景而互相印證,相信而能。因集十景為壹卷,每題壹首詩。”“過場可證,信可盡”應該是甘龍對東施最中肯的褒獎。
據介紹,2013,13年6月6日,保利香港為2013秋季“中國藝術重要專場”舉行了錘子。其中,董邦達在開拍前廣為宣傳的《甘龍皇家西湖十景》起拍價為110萬港元,會場內外買家爭相舉牌。最後,
鏈接-
董邦達繪制的《乾隆禦覽西湖十景》畫冊是乾隆皇帝的珍藏。本卷用純水墨繪制,用筆法自然。它格調高雅,充滿了文學精神,是東施的傑作。值得壹提的是,這壹卷董邦達的畫,每幅都有乾隆禦制的七言絕句,由黃集(南河、東河總督,工部尚書)親筆題寫,是三人合作,彌足珍貴。(羅炳浩、徐磊、趙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