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歷史上的“康乾盛世”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盛世?

歷史上的“康乾盛世”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盛世?

所謂的“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陜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有些中國歷史學家們將“康乾盛世”稱為輝煌,是因為他們覺得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創造了中國歷史的奇跡。他們認為國家統壹的最終完成,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學術文化的集大成趨勢是“康乾盛世”最顯著的歷史特征。 .悲劇之源:“盛世”表象下的危機 所謂康乾盛世其實是壹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時代。這種悲劇色彩從兩個方面可以清楚看出:壹是從18世紀末年以後,社會危機不斷爆發,昔日表面上繁榮壹時的清朝社會很快陷入蕭條冷落的“中衰”之中:民眾反抗不斷,自然災害頻仍,官僚腐敗盛行,政府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國與民皆患貧,奸偽日滋,禍亂相繼,士習益漓,民心益競,其由來也甚漸,其消息也甚微”,乾隆等人孜孜以求的“持盈保泰”隨之成為泡影;二是在中國傳統社會繁榮表象中,中國落後於西文世界發展水平成為定局,控落後挨打的悲慘命運實際上是在康乾盛世時期最終鑄定的。導致清朝盛衰之變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卻只有壹個,那就是清朝統治者無能,也不可能處理好關系到清代社會發展前途與命運的三個關鍵問題:壹是政治腐敗,二是制度落後,三是對外關系。 從康熙中葉起,清朝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於鼎盛。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現在人口的增長上,在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全國人口突破壹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億。 有人將此歸結為清朝統治者勤政的結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在全國推廣的結果。 在此期間,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康乾盛世” 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後於西方,是不值得稱頌的。 壹種觀點認為,“康乾盛世”是騙人的,是中國部分歷史學者無視歷史、自欺欺人的說法。在康熙年間,對俄作戰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就割讓領土,如果是盛世卻割讓領土真是匪夷所思。無獨有偶,同樣處於“康乾盛世”的雍正年間,也簽訂了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而且在康雍乾三個皇帝在位期間,他們做了什麽?制造了壹波又壹波的文字獄慘案,康乾數次下江南奢靡遊玩,自雍正起又耗盡民脂民膏修建圓明園。而同期的西方科技文化迅速發展,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侵略者已是堅船利炮,而清朝軍隊卻仍然沿用明朝的火炮,盛世到了這個地步,真是無恥之尤。康熙年間的平民思想家唐甄在他的著作《潛書》裏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而乾隆時期的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都是蓬頭拓面,衣杉襤褸,因此他形容滿清不過是壹個泥足巨人,“中國人”正在逐步退化到“半野蠻人”時代(見馬嘎尼的中國行記)。

  • 上一篇:包粽子的六個步驟(簡單易學的傳統技藝)
  • 下一篇:臺灣省的八大著名景點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