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通州海門長樂鎮(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常樂鎮)。
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張謇創辦中國第壹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
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壹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擴展資料:
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張謇順應歷史潮流,實現了壹生中最大的轉變,毅然由推崇立憲轉向擁護***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成立,任命張謇為實業部長。
1913年,張謇為實現夢寐以求的“棉鐵主義”,就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水利局總裁,主持全國農林、工商政務,編訂頒布有關工商礦業、農林水利、漁牧業、度量衡、銀行證券、引用外資等法規條例20余個,以促進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1915年,袁世凱稱帝陰謀漸露,張謇憤而辭職,返回南通。從此他傾註全部精力辦實業、辦教育、辦社會文化慈善事業、推行地方自治。?
1916年,張謇被推為中國銀行股東聯合會會長,1918年,“主張國際稅法平等會”在滬成立,張謇被推為會長。
1920年,張謇被推為中國礦學會及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並為中國科學社籌謀社址。1921年,被推為遠東運動會名譽會長。1922年被推為交通銀行總理。1926年8月24日因病逝世。?
張謇壹生經歷甲午戰爭、戊戌維新、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變,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壹身兼有儒生、狀元、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領袖、地方自治實踐家、政府高級官員和資本主義企業創始者的身份與經歷。
後半生,他投身實業,熱心教育,堅持不懈地提倡、試驗、推廣實業教育。1917年5月6日,張謇還參與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簽名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
張謇為實業教育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思想財富,是近代中國企業家辦實業教育的先驅,在實業教育史上譜寫了輝煌的壹頁。?
百度百科——張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