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桿材料:
箭桿多用竹制,也有木制的。先秦時期,在南方的雲夢澤和肅慎族聚居的東北地區,均產制矢之楛。直至明、清,華南制箭還用竹桿,華北用萑柳,東北、西北多用樺木桿。
為了較準確地命中目標,必須把握住箭在飛行中的方向,於是人們在箭桿的尾部裝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趨於完善。
弓的材料:
《考工記》對於弓的材料采擇、加工的方法、部件的性能及其組合,都有較詳的要求和規定,對工藝上應防止的弊病,也進行了分析。《考工記》中認為制弓以幹、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為重要。
1、六材之幹
“幹”,包括多種木材和竹材,用以制作弓臂的主體,多層疊合。幹材的性能,對弓的性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考工記》中註明:幹材以柘木為上,次有檍木、柞樹等,竹為下。這些木頭的材質堅實無比,任憑推拉也不會輕易折斷,發箭射程遠殺傷力大。
南方弓與北方弓在材質上明顯不同,南方多用竹子為幹,而北方,特別是東北壹帶尤其以這種硬實木為主。這也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北方軍隊總能占得先機的原因之壹。
2、六材之角
“角”,即動物角,制成薄片狀,貼於弓臂的內側(腹部)。據《考工記》,制弓主用牛角,以本白、中青、未豐之角為佳。
“角長二尺有五寸(近50厘米),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這是最佳的角材(壹只角的價格就相當於壹頭牛,即牛的頭上頂著的不是牛角,而是兩頭“牛”)。
中國北方多是黃牛,看不到水牛的影子,只好用羊角來代替,從這壹點講,這又是南方弓的長處。
3、六材之筋
“筋”,即動物的肌腱,貼於弓臂的外側(背部)。筋和角的作用都是增強弓臂的彈力,使箭射出時更加勁疾,中物更加深入。據《考工記》,牛筋是最常用的“六材”,選筋要小者成條而長,大者圓勻潤澤。
4、六材之膠
“膠”,即動物膠,用以粘合幹材和角筋。《考工記》中推薦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膠等六種膠。膠的制備方法“壹般是把獸皮和其他動物組織放在水裏滾煮,或加少量石灰堿,然後過濾、蒸濃而成。
據後世制弓術的經驗,以黃魚鰾制得的魚膠最為優良。中國弓匠用魚膠制作弓的重要部位,即承力之處,而將獸皮膠用於不太重要的地方,如包覆表皮。
5、六材之絲
“絲”,即絲線,將縛角被筋的弓管用絲線緊密纏繞,使之更為牢固。據《考工記》,擇絲須色澤光鮮,如在水中壹樣。
6、六材之漆
“漆”,將制好的弓臂塗上漆,以防霜露濕氣的侵蝕。壹般每十天上漆壹遍,直到能夠起到保護弓臂的作用。
擴展資料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堪稱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武器。後羿射九曜的傳說,就從側面證明了在古代時,弓箭在人們心裏的威力之大。
弓作為古代兵器之壹,激弦發矢,可以及遠,考此法之由來最古,相傳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此為有弓矢之最早者。
古代弓箭分成三大類,壹類專門用於狩獵,壹類專門用於軍事武器,而另壹類則為娛樂用品。弓箭的制作和使用也都有著濃郁的地域色彩,“就地取材”是首要的。
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幾種弓箭(除了現代的復合弓之外)總結起來也分為三種;竹弓、木弓、角弓。
中國南方弓、不丹弓、日本弓是竹弓的代表,中國桑木弓、英格蘭長弓是木弓的代表,蒙古弓、匈牙利弓、是角弓的代表。
當然弓箭最大的用途還是以作戰為目的,以中國古代軍隊為例,在唐朝軍隊的規制中,大將壹次領兵最多是二萬人,除去四千名的後勤及非戰鬥人員外,真正能投入作戰的士兵為壹萬六千人。
而在這壹萬六千名士兵中,必須配備四千名弓箭手。由此可見,弓箭兵在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中,已經占領相當大的比重。
百度百科-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