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古代戰爭中射出去的箭難道不需要回收嗎

古代戰爭中射出去的箭難道不需要回收嗎

古代戰爭中射出去的箭難道不需要回收嗎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壹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日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壹眼識破是壹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這個時候,我突然有個想法,難道當時造箭這麽容易嗎?他們射出去的箭難道不要回收利用的嗎?

結果我查資料了解到古代的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通常箭頭是金屬制作的,箭桿通常采用竹子、木頭或者蘆葦桿,箭羽壹般采用動物的羽毛。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古代工匠造箭,3個工匠兩天的時間造箭150枝,而古代的1支箭通常需要1根竹子,4片翎毛但箭頭應該是鑄造廠另行制造,需要青銅和鐵。特別是箭頭、箭桿制造時間很長,箭頭又很費金屬材料。造壹支箭並不容易,所以在當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常都會回收箭矢,有的箭支射出後就會有損壞,箭桿有損壞的就回收箭頭,箭頭收不回來的就收箭桿,收回來還能再加工利用。為什麽這麽說呢?

箭矢在工藝上相對耗時和要求較高的部件是箭桿。要做出有實戰價值的箭矢,要找到合適的箭桿材料,堅硬、有彈性,長度、硬度都必須符合要求。材料的選擇就已經夠費勁了,想象如果在荒漠沙漠,就地取材找到適合做箭桿的材料就夠費勁的了。除了材料要求高,另外,箭桿必須要直,否則會影響射擊的精度,通常需要對箭桿進行加工。為了讓箭桿直,早在石器時代,就發明了各種箭桿拉直的工具。直到今天,現代制箭工藝的壹個重要設備就是箭桿調直工具。

總體來講造壹根箭並不容易,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通常都會回收箭矢,有的箭矢因為射入人體,箭頭不容易拔下來,也會回收帶有箭羽的箭桿。

箭鏃的數量始終是國家手工業的核心產品產量。唐朝太白心經規定,部隊中弓箭手每人要裝備100支箭簇。但由於制造耗時耗力,漢朝都還沒到部隊每人壹張弓。明代國家已經非常發達,但根據土木堡戰役的武器消耗統計,每人只有15支箭鏃。所以收集自己和敵人的箭鏃,制造箭,非常重要。

其實古代打仗後,會打掃戰場的。打掃戰場,也就是處理死屍和收集遺棄的軍器、軍械等。

造箭除去成本的因素,弓箭的制造工藝十分復雜,時間又長,並且要求高,戰爭之前如果急需的話,即使有錢也無法購買到足夠量的弓箭。所以說射出去的箭肯定要回收的,畢竟不能都想諸葛亮“造箭”壹樣,都是大風刮來的。

  • 上一篇:妳欣賞過哪些古今名畫?
  • 下一篇:大益普洱茶商業計劃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