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古代戰爭過後,那些戰鬥時射出去的箭,還會被回收利用嗎?

古代戰爭過後,那些戰鬥時射出去的箭,還會被回收利用嗎?

引言

回顧歷史,在中國五千年的長河中,歷經多個朝代更替,數不勝數的戰爭在這片土地上開始和結束。然而國家的強盛最離不開的兩樣東西就是錢和人,有錢有人才能更進壹步的發展國家,進壹步的去完善它,可以說國家的壹切都離不開這兩個字。可是,戰爭卻是壹項耗錢耗人極大的壹項工程,那麽古代的人們如何去節省戰爭的消耗呢?

我們都知道古代戰爭都是冷兵器為主打,那麽作為群傷性最高,攻擊距離最長的箭肯定是耗材最費的了,古代群眾自然是制作壹次能回收就回收,壹次制作多次使用,那成本不是極大的縮減了嘛。

古代的箭,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使用工具,早在距今2.8萬年的舊石器時期就有發現弓箭的存在。它的發明可以說是人類工具制造史上的壹個階梯性質的成功。說明人類已經從壹次性使用最大的能量進階到懂得為了獲得比自身壹次性更大的力量而使用器具進行蓄能。用力拉弓蓄能,松手釋能,壹次性把須存的能力釋放出來,從而獲得比手投這種壹次性能力更強大的力量結果。

關於弓箭的發明其實中國有壹個比較特別的理論,“弓生於彈”其中的彈指的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彈弓。在甲骨文中,彈字類似於“B”,是不是和我們經常見到的彈弓特別像?也許我們的祖先就是首先把彈弓發明了出來,後期因為需要才進壹步探索改進成如今弓箭的模樣。

古代的箭,是由三部分組成

箭,當然有的群眾喜歡叫它矢。它總是和它的好夥伴弓和弩形影不離的出現,是靠遠遠大於手投力量的機械力發射的殺傷力十足的遠程射擊兵器。弓家的箭比較長而弩家的箭比較短。

除此之外還有摔箭。它們都由頭、桿、羽三部分組合而成,箭頭還有個別名叫箭鏃,基本大部分都是鐵質的,都有著尖頭寬尾,樣子形式多種多樣,比如三棱形、三角形、圓錐形等等等。它的尖刃很薄而且鋒利異常,旁側還有凹槽,以便穿透鎧甲。桿大都是竹制和木質的,固定鑲嵌在頭的下面,而且多為圓滑柱形,減少空氣阻力,速度更快。羽則經常用類似於大鵬鳥等巨大型飛禽羽翅制作,夾在桿的尾端上,可以改善箭整體的穩定性,從而在飛射途中平穩的按照計劃軌道前行,增加擊中目標的幾率。

古代的箭,是如何回收的

壹般來說如此復雜又耗費錢財的東西,人們是不會把它做成壹次性使用品的,畢竟誰家就是有礦也禁不住這樣破費啊。於是聰明的古代人們想到了回收再利用。但是戰爭壹開始,總有輸贏,輸的壹方自己逃命都來不及,哪敢還大批量的回收這些?所以絕大部分的弓箭、盔甲和兵器都被勝利者回收回去了。中國有個詞語“以戰養戰”說的就是這麽個意思,國家去打仗,擴張領土,然後用新收服的城池供給隨行而到的軍隊調養生息。

三國時期歷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便是個極聰明的回收箭的方法。利用敵方的心理,從而收取敵方的箭,之後再用敵方的箭來攻打敵方,這計謀之高超,也無非曹操會留下“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般佳話了。

結語

中國古代的歷任王侯將相都深知壹點,壹旦戰爭開始,經濟低迷,兵荒馬亂,人心不安,好不容易贏了戰爭,國力空虛,別的國家再坐收漁翁之利,自己好不容易吃到嘴的肉又沒了可不行,所以說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嘛。武器在戰場上猶如士兵的命,因為武器短缺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真是沒有必要。然而回收箭,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占敵國的便宜,打擊對方的軍心,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行為,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資料: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魏略》

  • 上一篇:5月1日旅遊日南通免費開放景區及展覽
  • 下一篇:衣物收納袋的特點和用途介紹了衣物收納袋的價格。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