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字傳統上後面是毛巾,“簽”的意思是“圖”。所以“旗”是壹種布條,有更復雜的圖案,作為更細致的區分符號。在壹面旗幟下,可以有多面旗幟,代表不同的軍事單位(如上軍、中軍、下軍等。).
世界上最古老的旗幟是公元前500年的壹面旗幟,在中國長沙壹位公主的墓中發現。漢代古墓出土的無衣帛畫是古人在喪葬中使用的壹種旗幟,也是日後招魂旗的起源。
最常見的旗幟是國旗和軍旗。最初的軍旗實際上是部落居民圖騰崇拜在軍事應用上的反映。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擁有軍旗的國家之壹。
從原始社會晚期開始,中國就用旗幟作為聚集人群的標誌。當時的旗幟樣式簡單,只是綁在竿頭的象征性物體或圖形。《爾雅》中記載的“有鈴喚旗”,《李周》中提到的“過龍為旗”,就是在旗桿上掛鈴,在帛書上畫龍為旗。傳說黃帝調兵列陣,立五旗五人。“人”是古代指揮軍隊的壹種旗幟。
中國古代的軍旗往往帶有圖騰崇拜。參戰時畫有鳥和獵鷹的旗幟。《釋名釋兵》說:“熊虎為旗,軍將建如虎。”它指的是有老虎圖案的軍旗。將軍出門,身後有壹面旗,這是軍旗最古老的名稱。
在壹些朝代,軍旗也被稱為“房融”和“榮豐”。湯原的詩中有“多年軍旅突然變天”,韓愈的詩中有“房融懸辭社樹,鄉親先尊門”等句子。
古代軍旗在旗色、旗寬、旗桿長度、裝飾等方面的差異,表明了統帥的地位,反映了他們的文化心理。每個朝代的軍旗都在旗幅上標有該朝代的縮寫字樣。如果繡有“唐”宇,那就是唐朝的軍隊。此外,指揮官和將軍也經常將自己的姓氏繡在旗幟上,以區別於其他軍隊。比如關羽的軍隊打“關”旗,嶽家軍打“嶽”旗。還有帶標題的橫幅,如莊王李自成的造反派打出的“莊”的橫幅。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軍事指揮的需要,旗幟的樣式不斷改進,種類不斷增加。在北周時期,有四種旗幟供將軍、師帥、旅長和指揮官使用。
明朝軍事家戚繼光領導的“戚家軍”,配有三軍會旗,為統帥所用,並以會旗標識將領。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的八旗,因旗形圖案而得名,即有龍、無龍、黃紅白藍八種旗。清朝唐太宗年間(1627 ~ 1643),八旗以黃、白、紅、藍、黃、白、紅、藍八種顏色區分。
古希臘和古羅馬軍隊是西方最早使用軍旗的軍隊。起初軍旗比較簡單。貓頭鷹、獅身人面像和狼等動物被畫在壹塊方形布上,以區分不同的軍事單位。古希臘人掛著貓頭鷹和獅身人面像(希臘神話中獅身或狗身、女人乳房的有翼怪物)。起初,羅馬人懸掛狼、豬、武器等的圖片。,而且自布匿戰爭以來,壹直掛著鷹旗。在鷹的下面,有表明它屬於軍隊的文字和各旅、中隊的代號。古斯拉夫人把軍旗稱為旌旗,在旋轉的桿頂上掛壹根束草或馬鬃(即所謂的“旗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