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河南“賈湖遺址”考古發現,村裏修建木柵欄馴養家畜。為了防止家養的家禽逃跑,用木釘鎖住大門,方便出入。鎖保護財產的功能已經產生,但缺乏必要的加工工藝,只能算是木鎖的原始形態。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社會財富和手工業增加,出土了陶器、骨珠等裝飾品。人們小心翼翼地用獸皮保存他們的財物,房子是用泥土和木頭框架建造的。為了保護門免受風吹雨打,木制的鎖被用來連接房屋的框架,用途明確,技術含量高。木鎖成為古代鎖的裏程碑。
商代中期,尤其是“盤庚遷殷”,外患內訌消除,封建領主納貢增加青銅儲量。商朝發行金屬貨幣“銅殼”擺脫了原有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使得大宗商品的交易更加便利,但卻滋生了“盜賊”這壹新的行業,木鎖失去了防範功能,預示著青銅鎖的出現。
西周的青銅鎖要配特殊的鑰匙,青銅材質和復雜的制造工藝使得青銅鎖價格昂貴。在那個時候,它們只被貴族、公職和國庫使用。但由於周代青銅鎖產量低,青銅材質易腐蝕,不在隨葬品序列中,很難發現周代青銅鎖的真實內容。但毫無疑問,周代的青銅鎖確立了金屬鎖的發展方向。
西漢是壹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隨著秦國法治的建立,商周奴隸制度被廢除,私有財產得到保障,社會生產力空前提高。漢武帝改革貨幣,增加財政。元壽五年(公元前118),使用“五銖錢”,減少了儲運消耗,成為人民富裕的主要體現。然而,事後的懲罰遠遠沒有預防,人們開始廣泛使用鎖。
隨著東漢冶煉技術的提高,金屬制品價格下降。鐵殼不僅堅固可靠,還可以加裝簧片,提高防盜性。此外,古代工匠以刻苦鉆研的精神,將二簧鎖升級為復雜精美的三簧鎖。三簧鎖除非配鑰匙,否則極難打開,鐵鎖受到貴族豪強的青睞,逐漸在民間普及。
從漢末到隋朝的近400年間,戰亂不斷。鎖可以防止個人偷竊,也很難阻止軍閥向人民勒索錢財。對社會鎖的需求減弱,生產技能下降。初唐時,這兩種彈簧鎖都被稱為精品。所幸古代工匠融合西方技藝,創新出八簧防盜鎖,顯示了盛唐對科技的尊重,脫離了“需求決定市場”的範疇。
到了宋代,鎖具成熟,工匠們轉而提高其防腐性能。普通鎖用漆染色防銹,貴重鎖用鍍金,促進了北宋制造業的繁榮。明代封建皇權專制,特務監督百官富紳,暗鎖能增加安全感,被廣泛推廣應用。清朝時期文字獄盛行,皇權導致士人“玩物喪誌”,制造密碼鎖等鎖具,制造技術被西方取代。
“花是花式,旗是象征”就是“花旗鎖”,花旗鎖的材質分為木質、金屬、玉石三類。玉是珍貴而易碎的,所以它是作為壹種裝飾品而存在的。木材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更常見。
木制花旗鎖和孔明鎖之間有很深的關系。鎖只能用榫卯結構結合旋轉部件才能轉動,質量比預想的更耐用。在木鎖的旁邊,會雕刻出“壹年有余”、“麒麟送子”、“幸福美滿”等吉祥的象征圖案,生動展現了古代勞動者的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隋朝到清朝,中國處於“封建農耕”,皇權束縛了人民和土地,限制了人民的流動,鞏固了政權。以宋徽宗宣和時期為例,北宋綜合國力達到巔峰,清明上河圖展現了開封府的繁華。成都、建康等百萬規模城市仍不到總人口的30%,其他朝代的比例更低。
占據農業和城市底層大多數的人們受到了嚴重的剝削,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艱難。鎖只是提醒來訪者“主人不在”或者“主人很忙”。木鎖因價格低廉而被廣泛使用,但工匠們卻用巧手增添了花式和樂趣,雕刻出了普通人的幸福。
魏晉時期確定了鎖的原理,唐代改進了冶煉工藝,金屬的高塑性和高硬度降低了花旗鎖的價格,使其批量生產。達官貴人展示定制的造型,文人雅士題寫作為紀念品,普通百姓也當作禮品;花旗集團的鎖因此變得流行起來。
花旗鎖中的“Xi”二字,據說是北宋著名人物王安石所寫,高中狀元,後出嫁。它是由工匠雕刻而成的裝飾品。高中的李青第二年(公元1042),王安石被授予淮南節度使馬上,與妻子吳瓊(王安石的堂妹)慶祝四年(公元1044)。
通過追溯鎖的發展,國家穩定時期社會財富會增加,鎖的用途和技術會提高;國家動亂和戰爭會導致衰落,制鎖技術和鎖的使用會減少;鎖“防君子,防小人難”。人們期望鎖能保財,其實是期望國家能安居樂業。
文獻參考:中國通史和鎖史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