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籌筆驛①懷古
拋擲南陽②為主憂,北征東討③盡良籌④。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千裏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⑤恨譙周⑥。
唯余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註釋
①籌筆驛:在今四川廣元縣北,相傳諸葛亮出兵攻魏,在這裏籌劃軍事。
②南陽:諸葛亮隱居之地。
③北征東討:南征北伐之意,非實指。詩人不說“南征北伐”而說“北征東討”,以免與上句的“南”字重復。
④良籌:良謀之意。
⑤兩朝冠劍:指在劉備和後主劉禪兩朝的文臣武將,主要是指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軍事,是兩朝冠劍。
⑥譙周:(公元201年?—公元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今四川西充)人。三國時期著名學者,《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即出其門下。蜀漢滅亡後降晉,在晉官至散騎常侍。譙周被稱為“蜀中孔子”,他博學廣識,著書育人,忠肝義膽,憂國憂民,有壹邦蒙賴,全國之功,魏封陽城亭侯。
賞析
羅隱(公元833年—公元909年),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晚唐代詩人。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至京師應試,歷十試不第,曾寫《自遣》詩雲:“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史稱“十上不第”。其間於鹹通八年(公元867年)自編其文為《讒書》,更為統治者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壹名休。”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五十五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羅隱壹生作品甚豐,也寫了許多政治諷刺詩,如《雪》:“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如《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些諷刺詩深刻地揭露了唐末黑暗的社會現實,對勞苦大眾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他的詩將思想和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具有壹定的積極意義。
這是壹首懷古詩,詩人開頭就引出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舍棄南陽的隱居生活,輔佐劉備南征北戰,運籌帷幄,建立蜀漢基業。赤壁之戰,孫吳聯軍依靠長江天險,又借東風之力,火燒曹軍,以弱對強,大獲全勝。劉關張去後,諸葛亮北伐無人,以致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真所謂時運來時,天地都前來幫忙;時運不濟,英雄也束手無策。諸葛亮死後,魏將鄧艾率軍攻蜀,譙周勸後主投降。後主采納了他的意見,歸降曹魏。蜀漢基業讓阿鬥壹朝斷送,千裏山河也會蔑視這個孺子。兩朝元老壹定憎恨那個譙周。世事滄桑,只有山下的江水還情意深長,年年川流不息,默默陪伴著籌筆驛,似在懷念當年的英雄諸葛亮吧。這首詩中,詩人敘事中有議論,議論裏有抒情。抒情語隱藏故事,敘事句愛憎分明。詩人以極高的藝術手法,巧妙地將思想和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壹句更是精妙,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