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可以說說國寶“毛公鼎”輾轉不易的收藏史和歷史研究價值嗎?

可以說說國寶“毛公鼎”輾轉不易的收藏史和歷史研究價值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了650000多件國寶文物,是1948年被遷走的稀世珍寶,每壹件都價值連城,包括舉世無雙的毛公鼎。

毛公鼎重現於世,是在清道光年間,陜西省董家村村民董春生,無意間在村西田地裏發現的。當時有壹商人花了300兩白銀購得此鼎,在帶走過程中被村民董治官阻攔,商人花重金賄賂當地知縣,以私藏國寶罪名將董治官逮捕。

之後毛公鼎被運走,輾轉到了西安商人蘇億年手裏。

(毛公鼎)

鹹豐二年(1852年),金石學家、收藏家陳介祺購了此鼎,並藏在自家的密室裏。陳介祺死後,他的後人在將鼎賣出,最後落到了兩江總督端方之手。

端方1911年在四川保路運動中被殺,後人因家道中落,將鼎壓在了天津華俄道盛銀行。英國記者欲以50000美金購買鼎,端家人因價低不賣。

之後,又被時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的大收藏家葉恭綽,收入大陸銀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葉恭綽到香港避難,便將鼎藏在自己上海寓所。美國人和日本人都覬覦這件寶貝,想花高價買鼎,但都被拒絕。葉恭綽在離開之前以假名買走鼎,讓日本人無從查詢鼎下落。

葉恭綽囑咐侄子葉公超壹定要保護好鼎,有朝壹日獻給國家,真的讓人感動。

1941年,葉公超攜鼎逃往香港。香港被日軍占領後,他托德國朋友將鼎送回上海,可惜的是最終還是因生活所迫,葉家人將鼎抵押給了銀行。

之後,巨商陳永仁將毛公鼎贖出,並於1946年將它捐給了國家。1947年毛公鼎被運到南京收藏在南京博物館。1948年國民黨退守臺灣,將南京博物館裏的大批珍藏包括毛公鼎遷到了臺北。

1965年臺灣博物館建立,稀世珍寶毛公鼎成了鎮館之寶之壹,放在青銅展廳最醒目位置,成為永不更換的展品。

毛公鼎

看看毛公鼎的誕生歷史,悲情而勵誌~~

周厲王為充盈國庫實施專政,而導致國人暴動,周宣王繼位後多次征戰、強勢鎮壓,並請叔公毛公幫忙治理國家,後來終於國泰民安。毛公為感謝宣王的信任,以及歌頌宣王的美德而鑄造了此鼎。

我們知道,鼎是古代的祭器,也是壹種食器,後來才成為專門的祭祀禮器,象征著權力和勢力。壹般來說,鼎是三足兩耳的結構,造型有方有圓。

近些年我國出土的鼎不少,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也是特有的文明載體與見證,如同這件毛公鼎,不僅文化有別,造型也獨樹壹幟。

此鼎通高53.8厘米,口徑47.9厘米,重34.5千克,直耳、獸蹄、半球腹、矮短足是其最為明顯的體貌特征,造型淳厚新奇並且莊嚴。

古文物上都少不了紋飾,毛公鼎紋飾平淡有力、古樸自然,鼎口位置是環帶式的重紋環,上面雕著成熟的金文,結構整體端正,制作精細。

毛公鼎不同於其他鼎的最大特征是,毛公鼎上的銘文有32行,***499個字,是目前被發掘出的銘文青銅器裏銘文最多的,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讓人遺憾的是,此鼎雖銘文眾多精美,卻無法理解其中的含義,專家推測說,這段銘文可以說是西周時期散文代表作品,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

據政史研究看,此鼎上的銘文記載了壹件事:周宣王時期政治危機,為恢復政治,將治國重任交給毛公定,並給他很多特權,警示不能懈怠政事。

毛公鼎銘文

從書法看,鼎上銘文比商甲骨文更穩定和規範,雖然體現的是西周金文的風格,但字體結構均勻、筆畫工整,體現上古時代人們的審美趨勢。

銘文的章法錯落有致,自然不做作,表出了大篆書體高度成熟的字體風貌,不促不懈,體態多樣,從中看出了天真爛漫的藝術情趣。

故毛公鼎的價值所在,壹是它在我國古文字學價值,二是它在我國古文化的書法藝術價值,三是文物本身的稀世無價。

從3000多年前毛公鼎的產生,到後來它的各種輾轉與收藏,讓我們深感到遠古文物保護的諸多不易。歲月流轉幾千年,但它留給世人的燦爛文明卻會永遠熠熠閃耀,先民們的智慧只會越來越清晰如昨。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 上一篇:古代那麽多詔令,現在都去哪了?
  • 下一篇:名偵探柯南經典(好看)集數(1-778),除了主系列,越多越好。(日文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