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130卷,52萬余字,由傳記、列傳、列傳、列傳五種文體組成。《本紀》是對歷代君主或實際統治者政績的編年記述,是全書的綱;“表”以表格形式列出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是全書敘事的補充和聯系;“書”是對天文、歷法、水利、經濟等特殊事項的記載;《時嘉》記載了從周朝開始建立的諸侯列傳,以及孔子等歷代從未停止祭祀的人物;傳記記載了各行各業代表人物的事跡,包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官員、學者、酷吏、遊俠、刺客等。,其中壹些記錄了中國邊緣地區各民族的歷史。通過這五種不同的體例,《史記》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壹個完整的歷史體系。這種作品體裁,簡稱“傳記體”,為歷代史家所用,除例數增減或例數名稱略有不同外,整體保持不變,成為中國古代主要的歷史文體之壹。
《史記》編年史從黃帝到漢武帝初年,就是作者本人生活的年代。它的空間包括了整個漢朝的疆域,以及當時可以理解的所有周邊地區。這本書既是對中國古代三千年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歷史的總結,也是司馬遷意識中的古往今來人類和世界的歷史。在這個極其宏大的結構中,有壹種從根本上、整體上探索和把握人類生存方式的意向。比如司馬遷自己在《報任安》壹書中說,他的目標是“在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時,學習古今之變,成為壹家之言”。所以,《史記》不能視為單純的史書,它在歷史、文學、哲學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史記》的敘事模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稱的客觀敘事。作為敘述者,司馬遷幾乎完全站在了事件之外,只有在《論贊》的最後壹部分,他才直接以評論者的身份出現,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就為自由展開敘事和設置場景提供了廣闊的回旋余地。而所謂客觀敘事,並不包含作者的立場和傾向,只是不表現出來而已。通過歷史事件的展開和不同人物在其歷史活動中的比較,實際上反映了敘述者的情感傾向。
為了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和人物的活動,《史記》中的許多傳記都是由壹系列生動的故事組成的。如廉頗、藺相如的傳記有《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等,孫臏的傳記有《田忌賽馬》、《殺龐涓》等...這也是《史記》在中國眾多史書中具有特殊文學魅力的原因之壹。同時,司馬遷非常善於將人物置於尖銳的矛盾和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完成對人物的刻畫。像著名的《鴻門宴》這樣的故事,簡直就是高潮叠起的獨幕劇。人物的出場、退場、表情、動作、對話甚至座位的朝向都解釋得清清楚楚。具有現實主義的文學表達效果,避免冗長緩慢的敘述,扣人心弦。而且在尖銳的沖突中,更容易展現人物的個性。
《史記》歷來以數量龐大、類型豐富、人物塑造個性鮮明而著稱。這本書是壹部波瀾壯闊的歷史,裏面有大量的個人傳記,其中有項羽、劉邦、張亮、韓信、李斯、屈原、孫武、荊軻等近百個有血有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雖然仍以上層政治人物為主,但其範圍已擴大到全社會,包括中下層人物和非政治人物。皇帝、總督、農民領袖、大臣、將軍、皇後、太監、作家、思想家、刺客、遊俠、商人、演員、醫生、男寵和占蔔師代表了社會生活的不同方面,他們共同構成了壹幅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些人物來自各行各業,從事不同的活動,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命運。揭竿而起統治世界的起義者;看起來膽小、無能、野心勃勃的英雄;那些不掌權卻震撼人心的俠客;那些英勇無敵的將軍;血濺五步的刺客;那些足智多謀的文弱書生;那些有錢的寡婦,敢同情別人私奔的漂亮女人...這些非凡的人物構成了《史記》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記》充滿了浪漫情懷和傳奇色彩,就像壹部英雄史詩。
《史記》被列為中國第壹部正史。此後,“正史”的編纂從未間斷,匯成壹條文字史的長河,堪稱世界史學史上的奇跡。而且司馬遷雖然是宮廷史家,但《史記》是他壹個人寫的,並沒有體現最高統治者的意誌。據說有些文章還惹怒了武帝。古代史家“直筆”的優秀傳統在司馬遷身上得到了再現,也正因為如此,正史不僅是文誌武功的點綴,更是壹代人的“史史”,成為不畏強權的巍峨人物。從這個意義上說,司馬遷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