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牌號:49路末班車
車票號:H20220507
車票價:1440RMB
參考資料:
《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俞敏洪親述新東方創業發展之路》俞敏洪路經站:摘抄站、回顧站、啟示站
摘抄站:
1)當時出現了這樣壹種景象:教室壹停電,學生就把蠟燭點上,階梯教室裏同時燃上幾百根蠟燭,那種感覺真的特別神聖。
2)我個人感覺,從艱苦條件中出來的學生,他們的奮鬥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其實更強。所以現在,我常常對新東方道德學生說:妳們應該學會子啊艱苦的環境中生活,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長也把什麽都準備好了,學習環境,相關服務,服務設施也都非常完善,那我們的奮鬥精神體現在什麽地方呢?如果身上沒有奮鬥精神的話,我們的未來又在什麽地方呢?現在我們條件太好了,所以很多人要從其他方面來鍛煉自己的吃苦能力和奮鬥精神,比如現在各個商學院的學生都要跑到戈壁灘去徒步三五天來鍛煉自己的吃苦能力。
回顧站:
《勵誌的象征:冰塊教室與蠟燭課堂》中作者俞敏洪老師介紹了新東方學生幾個勵誌小故事,在1993年北京四環修建,學生需要翻山越嶺,花費四到五個小時往返上課地點;1993年、1994年新東方教室尚未擁有空調設備且教室通風條件差,在炎熱的夏天新東方老師為學生提供冰塊降溫;晚上北京電力不足經常性停電,新東方學生為了能夠按時上課,當教室停電時用蠟燭取光,壹個階梯教室內點亮了幾百根蠟燭,特別神聖.....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吃苦精神與***苦經歷讓當時的學生對新東方的感情特別深厚,且磨練了自己的意誌力。
作者俞敏洪老師在文章中提到,吃苦是壹種能力,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生存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無法通過日常的生活積累磨練自身的吃苦能力,需要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能力的鍛煉,例如,戈壁灘跑步。
啟示站:
“那種吃苦也像享樂似的歲月,便叫青春”,作者在文章中認為吃苦是壹種能力,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積累,遇到困難的時候將其視為壹種磨練的試驗場,而不要選擇抱怨與不滿,這些經歷最終會將自身塑造成堅韌不拔的人,例如,文章中提到自己與他人戈壁灘行走時,有些人在中途中無數次想放棄,腳上氣泡,但作者行走120公裏,完全不覺得累,腳也不起泡,這完全得益於自己小時候吃過的苦,受過的累。
作者在這裏介紹了培養吃苦的能力是自身體驗,但其實還有壹種方法,劉潤直播間《劉潤開封菜》中嘉賓羅振宇老師提到,人們可以通過閱讀的方式,了解到歷史上,小說裏,傳記中了解到他人的生活的不易,以此來增強自身的苦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