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發生時,采取有組織的應急防護措施;
(壹)禁止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防止放射性物質在更大範圍內擴散。
(2)人員暫時撤離到安全區域。來不及撤離的人員不要外出,關閉門窗,堵塞通風孔,停止壹切戶外活動。適當打開窗戶通風。
(3)做好個人防護和洗消工作,佩戴口罩、護目鏡、帽子、面巾等。出門的時候。紮緊“三口”,減少外露部分,避免汙染。及時用水和肥皂沖洗被汙染的身體,減少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輻射傷害。
(4)服用碘片,防止放射性碘在人體甲狀腺內濃縮。
(5)做好食品和飲用水的管理工作。在被汙染前,室外放置的食物應及時收集到室內,井口用塑料布包裹後再加蓋。可能被汙染的食品和飲用水必須經過衛生監測部門的檢測,確定合格後才能食用。
主要暴露途徑:
輻照途徑是指放射性物質因核事故釋放到環境中後,能夠到達人體或照射人體的途徑。
主要暴露途徑有:放射性羽流外照射、沈積在地面或建築物上的放射性物質引起的人體外照射、吸入汙染空氣引起的內照射、食用受汙染的蔬菜、水果、谷物和飲用水引起的內照射、食用動物產品(肉、奶、魚、貽貝等)引起的內照射。)生長在汙染地區。
核輻射的危害:
核輻射對人體危害很大,會引起急慢性放射病,增加患癌風險。
1,急性放射病:
壹次或短時間內暴露於大劑量電離輻射可能會引起急性放射病。壹般病情嚴重程度與輻射劑量有關,導致骨髓造血組織損傷、白細胞減少等。,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2、慢性放射病:
長時間連續或間歇暴露在高輻射下,積累到壹定劑量後,可能導致慢性放射病。其特點是起病慢,病程長,癥狀多。癥狀的波動與輻射暴露的持續時間和劑量有關。
3、增加患癌風險:
長期接觸電離輻射和放射性核素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放射工作人員患白血病和皮膚癌的概率增加,接觸放射性物質的礦工易患肺癌,原子彈爆炸和核輻射導致的白血病發病率增加。
核輻射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護措施,比如避免汙染區域,穿防護服。如有疑問或緊急情況,請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