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多越多的中國文物出現在藝術拍賣市場。人們不得不直面壹個問題:我們的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壹件文物的流失往往比想象中復雜。收藏家、博物館研究員、古董商以及文物所在地管理者、官員無不牽涉其中。在異國看到這些熟悉的文物不禁讓人心痛,也為當時國家衰敗、無力保護它們的缺憾唏噓不已。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
失竊20年的佛像重返故裏。2015年3月4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某個展覽上,壹尊肉身坐佛像被展出,坐佛的圖片傳到中國後,眼尖的網民經過比較,發現這尊佛像疑似20年前被盜的文物“章公六全祖師”像?壹時間,中國文化和宗教界引起軒然大波,眾多網友、學者要求國家文物局討回佛像。後來,國家文物局通過收集、整理相關證據材料,跟荷蘭駐華使館協商,希望兩國政府在國際公約的原則下積極合作,促成章公祖師像的返還,並通過適當渠道聯系上了肉身坐佛的收藏者——荷蘭建築師奧斯卡範奧維利姆。經過協商,奧斯卡表示願意歸還這尊肉身佛像,他表示,自己放棄這尊肉身佛像,是因為他相信佛像應該回到故鄉,融入真正的佛教環境中。
大英博物館的敦煌壁畫在西方博物館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美國和日本的博物館收藏有大量中國字畫、青花瓷器,除此之外,俄羅斯、意大利、荷蘭等多個國家的博物館裏都有中國珍貴文物的身影。
規格:208.3 cm 393.7 cm
約北魏公元522-523年間石灰石浮雕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
浮雕以孝文帝為中心,形成前簇後擁的禮佛行進隊列。畫面構圖嚴謹,錯落有致且和諧統壹,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1500年前,北魏皇室貴族崇尚佛教,列隊禮佛的恢宏場面,是北魏社會宗教生活的生動再現,更是佛教造像漢化的代表之作,孝文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在諸王、中官及手持傘蓋、羽葆、長劍、香盒的近侍宮女和禦林軍的前導和簇擁下,緩緩行進的場面。浮雕中盡顯貴族上層人物的雍容華貴,場面華麗,個個寬袍大袖,衣袂飄飄,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體現了皇室的華貴和虔誠肅穆的宗教感情。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完美融合。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去估量,《帝後禮佛圖》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保利博物館收藏的獸首在國內展出
2009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圓明園銅獸首拍賣事件,曾壹度引起中法之間的外交紛爭,最後還是法國皮諾家族從原持有人手中購下兔首和鼠首,無償捐贈給中國。但值得註意的是,皮諾家族本身就是佳士得拍賣行的大股東,旗下擁有古奇、聖羅蘭、寶緹嘉、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品牌,皮諾家族在捐贈前曾提出要舉辦大型儀式的要求,此舉完全就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而進行的投資。
《女史箴圖》(局部)這是中國書畫史上不可忽視的作品之壹,相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但是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是公元5-8世紀的臨摹品,先後由宋徽宗和乾隆皇帝收藏,後被英國軍官所擄,於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買下。
現階段,回購是最常見的文物回流手段,中國大多數的海外回流文物主要依靠回購重新獲得,如著名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由保利集團在2000年以3000萬港元競購回國,豬首銅像由澳門富商何鴻?鼉榪釗嗣癖醫?00萬元從美國購回;2014年挪威歸還的圓明園石柱,實際上也是因為2013年中國企業家黃怒波向收藏石柱的卑爾根KODE 博物館捐資了160萬美元。
東亞藝術博物館官網
現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東亞藝術博物館作為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的組成部分,介紹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東南亞國家的藝術收藏,其中以中國文物最為出色,博物館最初就是在中國藏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對待流失中國文物,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壹種是義憤填膺,隨時強烈要求西方歸還所掠奪的中國文物,認為回來就好,哪怕是巨資回購;另壹種觀點認為,流失文物在西方受到了良好保護,對弘揚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續留在國外挺好。各位看官,妳持哪種觀點呢?